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模式对急诊创伤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   作者:张文会
[导读]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收治的117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及护理3d后两组疼痛情况、急诊抢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
        张文会
        金华市中心医院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收治的117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及护理3d后两组疼痛情况、急诊抢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相较对照组更高,且患者急救后出现并发症的类型更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急救用时(45.56±5.49)min、住院总时间(10.14±5.2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施以预见性创伤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救治效果,缩短救治用时,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施行推广。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护理模式;临床价值;急诊治疗
        预见性护理是最近几年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和传统护理相比较,其有助于减缩急救时间,且还能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分析与判断,进而提前做好各项救治准备工作,降低意外与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我科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取得较好的救治效果,现对护理方案作出如下汇报与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取2019-4月3号至2020-4月3号我院收治的117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60)。纳入标准:符合急诊创伤性骨折诊断标准;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对照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25~60岁,平均(40.97±3.98)岁;开放性骨折24例,闭合性骨折33例;骨折部位:头颈部骨折12例,四肢骨折29例,腰椎骨折15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4~60岁,平均(38.97±2.88)岁;开放性骨折29例,闭合性骨折31例;骨折部位:头颈部骨折15例,四肢骨折29例,腰椎骨折15例。
        2.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急诊护理,护理者密切监视患者体征指标,及时创建静脉通路,配合急救工作等。观察组施以预见性创伤护理,具体措施为:首先,在科室根据具体排班表,由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护士组织开展预防性护理学习,主要针对创伤性骨折病症、并发症的护理技巧进行培训。以理论结合实践操作的方式,在课堂上可通过道具、护理人员等模拟操作场景,提高培训效率。另外,在培训过程中需同步开展考核,以理论考核为辅,实践操作考核为主的方式,提高每一位护士的创伤急救能力。必要时,可组织科室骨干护士参加医师部组织的创伤例会,学习新进展。其次,针对休克进行预见性护理,急救时需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数据,并及时将异常变化情况报知主治医师,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整个过程患者生理指标保持平稳状态。同时确认患者的血型,与院内血库取得联系,准备足够的外源血浆备用。
        3.观察标准
        本次研究中,主要将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标准,其中,护理效果包括患者救治用时、住院用时、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的评估可利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超过90分,记为非常满意;介于90~70分,记为较为满意;低于70分,记为不满意。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独立、正态、方差齐组间用平均数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率(%)表示计数资料,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护理前后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讨论
        在临床过程中,由于该病患者多数处于危重情况,因此,及时对其进行针对性救治,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显著优化。研究表明,与传统护理干预模式相比,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针对性,从而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强化。
        预见性”可以被理解为个人对事物发展的判断与前瞻,预见性护理也被称之为“超前护理”,是护士在实施护理措施前及落实护理策略过程中,预测病患可能出现的问题,设定护理工作的侧重点,尽早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将患者的痛苦感降至最低水平,优化护理质量,进而将被动救治转向为主动救治。笔者认为,护士的预见意识及所积极实施的防范措施,是优化护理效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其对护理质量的提升能发挥显著的保障与促进作用。病情重是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急诊救治工作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占据很大优势,该种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相比较能有效预测患者的病情,并结合病情实际变化状况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体现出较高的实用性。
        结束语
        综上,在对急症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以实现护理效果的优化,这就要在确保救治成功率的基础上,还能缩短抢救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慧慧.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3):3248-3251.
        [2]谢云.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9,9(24):198-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