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护理中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价值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   作者:陈秋云
[导读] 目的:探索慢阻肺患者护理中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价值及对住院时间的积极影响。方法:择取80例接受振动排痰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通过摸球确定分组,对照组中对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对40例行常规护理联合振动排痰护理,分析评价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陈秋云
        松阳县古市医院  浙江丽水  323406
        摘要:目的:探索慢阻肺患者护理中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价值及对住院时间的积极影响。方法:择取80例接受振动排痰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通过摸球确定分组,对照组中对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对40例行常规护理联合振动排痰护理,分析评价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72±1.19)天,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呼吸道阻塞、肺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动排痰护理可促进患者正常排痰并降低感染风险,同时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振动排痰护理;慢阻肺患者;应用价值;住院时间;护理影响
        慢阻肺是一类临床高危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排痰不畅、咳痰等,若无及时治疗恐耽误最佳治疗时机,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振动排痰治疗为临床主要治疗方法,即利用器械协助患者正常排痰,达到清理呼吸道,预防感染的目的。治疗与护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故需在振动排痰治疗中联合科学的振动排痰护理模式。本文现以分析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成效,以此探究慢阻肺临床护理模式的基础定位和发展方向[2],为大幅度促进患者正常排痰并降低感染风险,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病例挑选年段:2018年1月-2019年1月。
病例一般资料:慢阻肺患者共80例,摸球法分组。对照组:奇数号,共40例,男21,女19;年龄35-59(45.18±4.22)岁。观察组:偶数号,共40例,男20,女20;年龄35-59(45.16±4.19)岁。组间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1)均在本院接受护理的患者。(2)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及其家属。
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的患者。(2)患有其他恶性疾病或家族遗传疾病的患者。
1.2操作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振动排痰治疗,并在治疗基础上联合不同的临床护理模式。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体征监测、排痰协助(叩背方式)、心理疏导、知识宣教、环境优化、日常饮食和运动指导等。
        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振动排痰护理,成立专业护理小组,详细分析患者的病情,据此制定科学的振动排痰护理方案:主要包括:(1)健康教育:振动排痰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向患者仔细讲清楚排痰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需要做何种配合。(2)耐受力评估:根据振动排痰机型号、功能、特点科学评估患者的承受程度,本次振动排痰机选择的是PTJ-300A,按照患者承受程度调整排痰速度和叩击强度。(3)排痰操作:指导患者前倾上身,按照左侧、右侧、背部和前胸的顺序进行叩击,操作时应动作轻柔缓慢,同时避开重要脏器,指导患者正确咳嗽以提高排痰效果。(4)不良反应观察:排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是否有出汗、呼吸困难、发绀、胸闷症状,若有则应立刻停止叩击,排痰结束后以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1.3观察指标
   (1)统计住院时间,合理范围内时间越短表示患者恢复速度越快,护理效果越好。   
   (2)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选择的是振动排痰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呼吸道阻塞、肺感染、呼吸系统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呼吸道阻塞例数+肺感染例数+呼吸系统感染例数)/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计数(χ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2.1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呼吸道阻塞、肺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治疗护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促进慢阻肺患者恢复病情,尤以临床护理为增进医患感情,提升治疗成效的必要手段,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3]。振动排痰护理即由专业护理团队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立足健康教育、耐受力评估、排痰操作、不良反应观察几个方面全面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正常排痰并降低感染风险,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具体来说:振动排痰护理即立足振动排痰治疗过程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前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耐受力评估将保障患者舒适度,排痰操作为核心,旨在帮助患者调整体位,顺利排痰,不良反应观察可保障治疗安全[4]。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到,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佐证上述分析论证的正确性,说明了振动排痰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巨大应用价值,有效性和安全性均非常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5]。综上分析可知,振动排痰护理的施行是现代临床医学护理工作体现其健康护理理念的重要方式,慢阻肺患者接受振动排痰护理后,住院时间大幅度缩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幅度降低,体现了现代化护理模式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参考文献:
[1]李正娟.振动排痰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02(02):160-161.
[2]董真真.个体化健康教育配合振动排痰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行为及运动耐受性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196(05):82-84.
[3]林玲,王一兰.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8,8(021):42-43.
[4]李艳丽.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饮食保健,2020,007(004):164.
[5]王越欣.振动排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痰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04):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