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   作者:陈海瑶
[导读]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循证护理的效果,本次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
        陈海瑶
        平阳县中医院,浙江 温州 325400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循证护理的效果,本次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循证护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的质量与效果,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
        在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不仅死亡率高,而且患者的发病急,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并且引发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        [1-2]。在进行临床护理时,则更加需要根据疾病的特点开展护理,这也为护理工作质量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在医学中,循证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又被称为实证护理,这是一种根据患者的病情病例,以及过往资料制定康复方案的护理模式。本次研究主要以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为主,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观察组的年龄为18~42岁,平均年龄为(27.48±1.47)岁,男女比例为32例与22例;对照组的年龄为19~41岁,平均年龄为(27.97±1.68)岁,男女比例为33例与21例。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将给予最基本的常规护理,首先由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包括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心率等,给予患者基础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循证护理,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进行循证小组的建立,并且提出循证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且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提前做好抢救准备,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状况则需要立即报告医生。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告知患者用药的方法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的疾病,患者也常常会出现负面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当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舒缓负面情绪,通过一些成功案例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自信心,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以及饮食调整,让患者能够更快恢复健康。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需要帮助患者保持皮肤干净整洁,协助患者翻身,以免出现压疮的情况,而对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则需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出现患肢受压过度的情况。而对于一些更快清醒的患者,则可以对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让患者下地活动身体,并且进行适量的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对两组数据进行观察记录与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为了确定两组差异,本次研究将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来对两组的数据情况进行分析,变量通过t来进行检验,数据通过X2校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标准差表示,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最终得出P < 0.05时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观察后发现,观察组在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得到了更高的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有着较高死亡率以及发病率的疾病,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正处于逐年上升的情况,患病患者的年龄也变得越来越年轻,为了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给予患者健康安全的护理,需要从护理方式上进行改善。循证护理是一种基于文献查阅,在临床基经验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一种方式,这种护理方法能更加有效。通过提出循证问题,为患者设立一个全面,有效的护理方案,在设立过程中,依旧需要将患者的病情作为基础,对相关的资料文献进行查阅,了解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在这些信息以及依据下,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保证每位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切实的护理,达到帮助患者改善病情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循证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相对更短,而且患者对于护理更加满意,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一结果与秦洁洁, 王沙, 庞瑞雪等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的数据一致[3]。
综上所述,通过循证护理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显著的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有更高的满意度,能够取得更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董艳秋.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4(032):130-131.
        [2]孙茂莲.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        (03):9-10.
        [3]秦洁洁, 王沙, 庞瑞雪,等.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J]. 重庆医学, 2019        (A03):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