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   作者:梁如流
[导读] 目的 总结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护理防护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应对突发疫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根据急诊科工作特点,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及防控方案、制订一系列急诊科护理防护工作内容,包括日常防护管理、就诊分诊管理、出诊管理、环境消毒管理、工作人员和防护物资管理。
        梁如流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12
        【摘要】 目的 总结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护理防护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应对突发疫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根据急诊科工作特点,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及防控方案、制订一系列急诊科护理防护工作内容,包括日常防护管理、就诊分诊管理、出诊管理、环境消毒管理、工作人员和防护物资管理。结果 疫情防控期间,护士在工作中能做到精准地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做好防护,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结论 疫情防控期间,在完成常规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基础上,围绕疫情防控做好急诊科的护理防护工作,对保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急诊科        护理人员  防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是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COVID-19 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卡它症状少见。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1]。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20年1月20日宣布将该病纳入国家“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2]。我院急诊科是以急诊内科、急诊外科为主,进行院前急救—院内抢救的综合性临床科室。在医院疫情防控工作中,急诊科作为疫情防控重点岗位,,防护工作尤其不能懈怠,因此,在完成常规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基础上,围绕疫情防控做好急诊科护理人员防护工作,对保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现将疫情防控期间急诊科护理人员防控措施总结如下:
1.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COVID-19防护知识的培训
        开展应急培训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科主任及护士长通过科室微信群,定期向科室护理人员推送COVID-19有关诊疗方案的研究进展及知识更新,针对COVID-19的临床表现与流行病学特征,加强隔离预防的基本原则和岗位责任的教育,通过院内微信及视频直播方式进行手卫生、佩戴口罩及帽子、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穿脱隔离服等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严格落实小组考核制度,做到人人过关,科学防控,保证急诊工作人员能快速应对诊治工作中的各种突发情况。
2. 日常防护
        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均需按防护级别要求进行自我防护[3]。上班期间必须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帽子、医用外科口罩,正确洗手。当进行可能有体液或血液等喷溅性的操作时,要求加穿隔离衣,戴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应戴乳胶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当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要求穿医用防护服(加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戴N95口罩、工作帽、防护面屏/护目镜、双层乳胶手套及一次性鞋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隔离衣和防护服沾有患者体液、分泌物或血液的,应及时更换。如需重复使用的如: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需使用75%乙醇溶液或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洁洗净后晾干备用。
3. 加强急诊患者分诊管理
        对于急诊就诊的患者,着重询问流行病学史,包括疫区居住史、旅行史,疫区归来人员密切接触史;冠状病毒密切接触史及聚集性发热史。引导患者到指定区域就诊,执行一医一患一诊室,避免在急诊区域来回走动。

若发现疑似情况及时汇报,同时患者立即由专人专门通道陪同至发热门诊。对病情危重者,若不立即处置可能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或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的疾病,如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的,应在指定处置区域进行紧急抢救工作,所有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尽量采取三级防护,避免职业暴露。
4. 出诊护士防护
        出诊护士除了掌握急危重症急救知识外,还应掌握流行病学调查相关问题,以便出诊时能配合医师快速甄别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接到120指挥系统指派的任务后,应再次询问患者:①是否有发热、呼吸道症状、乏力、腹泻等症状;②是否来自疫区、有无疫区旅游史或有无与确诊患者的接触史,若有以上两项中的其中一项,则应选择疑似病例专用救护车执行急救任务,同时将情况告知同行的出诊人员,做好三级防护。若遇到需要为患者行气管插管、吸痰、气管切开操作的急危重症病例,则应做好三级防护。而无新冠疫情相关症状及流行病学史,常规做好二级防护,并带三级防护用品随同出诊。
5. 日常健康管理
①根据新冠肺炎防控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加强所有工作人员体温和呼吸道症状管理,所有工作人员每日自测体温2次,并填报当日急诊工作人员体温检测表。若出现发热(体温>37.2 ℃)和呼吸道症状,需及时、主动上报科主任及护士长,并按要求就诊、隔离和健康观察,观察期满后再上岗。②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合理的膳食及适当运动,疫情期间注意防外感并结合自身状况规划休息时间。
6. 重视抢救仪器及环境的消毒
        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规定对抢救仪器及操作台采取擦拭法消毒。对不耐腐蚀的设备建议使用75%乙醇溶液消毒;而操作台、电脑键盘、电话、门把手等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地面使用含2000mg/L消毒液湿式拖扫,每天4次。保持室内通风,表单记录到位。办公、生活区域每天1次使用紫外线照射(>30min),由感控护士监督负责。急诊患者应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对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做好标识,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清洁与消毒。
7. 心理疏导
        面对疫情感染风险,自我压力增大,急诊一线医护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脆弱、压抑或低落、烦躁不安等情绪。及时发现并疏导急诊工作压力,减轻劳动强度,给予适当的奖励政策倾斜。积极的心理干预对预防和减少急性应激障碍有重要意义[5],从根本上建立急诊医护人员的自信心及荣誉感。
8. 小结
目前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而急诊科自身的特点又决定了其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关注科室。如急诊科人员流动性大、人群密集度高,患者多为重症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则症状重、病死率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需在具体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将防护规范细致地贯彻落实到位,强化诊治区域、工作人员、环境和防护物资管理,以便最大程度地保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安全,防止疫情播散,从而最终打赢这场阻击战。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五版) 的通知[EB/OL]. 国卫办医函[2020]103号。[2020-2-10]http://www.gov.cn/zhuanti/2020-02/05content-5474791.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2020年第一号)[EB/OL].[2020-2-10]http:/www.gov.cn/xinwen/2020—01/21/content-5471158.htm
[3]  马莉 葛宝兰 王攀峰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急诊科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20,4(55):563
[4]  梅俊华,张 琦,龚 雪,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医护人员心理及睡眠状态分析[J]. 医药导报,2020,39(3):345-3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