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   作者:浦燕
[导读]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4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资料,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为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浦燕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太仓  215400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4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资料,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为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PHQ-9及GAD-7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心理不良情绪,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抑郁症;康复
        抑郁症病因复杂,患者自杀率较高,而自杀未遂的患者易受不良心理影响选择再次自杀。研究显示,对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二次自杀行为[1]。本院仔细分析患者的自杀动机,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进行持续性、系统性的心理护理,旨在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4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资料,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为15例。对照组有男9例,女6例;年龄18~55岁,平均(32.432.98)岁。观察组有男10例,女5例;年龄18~56岁,平均(32.523.01)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符合相关医学伦理道德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
1.2方法
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及病情监护。对照组行常规心理护理,包括常规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由护士分析患者个性特征,并根据患者特点对其实施安慰性及引导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共干预8周,包括:(1)为每位患者入院当天指定责任护士,由责任护士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特点,分析患者心理问题及具体自杀动机。(2)每周至少对患者进行2次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认知模式,尽量放弃悲观想法。为患者讲解抑郁症与其他病症的异同,介绍并学习抑郁症治疗手段,帮助患者理解抑郁心境是暂时的,为患者介绍相关成功案例,激发患者信心,帮助患者正视疾病,接受治疗。(3)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及自杀动机给予患者安慰,使用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触摸沟通等引导其讲述自己的痛苦,接受患者关于痛苦的观点,帮助患者充分释放内心的情绪。在与患者的谈话中,为患者校正人生观及“甘于平凡”的价值观。肯定患者描述中的合理观点,鼓励患者在今后主动养成积极沟通、自我开导的习惯,与其约定努力的目标。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心理状况[2]:使用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与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进行评价。PHQ-9量表中,5~9分为抑郁,10~14分为中度抑郁,≥15分为重度抑郁。GAD-7中,5~9分为焦虑,10~14分为中度焦虑,≥15分为重度焦虑。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例数n及(%)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s)进行表示,分别经χ2、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PHQ-9(16.013.96)评分与观察组(16.834.7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6,P=0.610);对照组GAD-7评分(18.994.11)与观察组(19.734.2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3,P=0.633)。护理后,对照组SAS评分(8.352.31)高于观察组(6.271.82),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39,P=0.011);对照组SDS(7.361.81)高于观察组(5.251.48)分,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5,P=0.002)。
3讨论
抑郁症患者表现为精力不足、积极性下降、存在自杀观念等。患者首次自杀未遂后,三个月内再次自杀的可能性很高,而抗抑郁药物起效时间约为2周,因此临床需在此时间段对患者采取措施,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刺激,预防再度自伤的可能性[3]。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改变患者自暴自弃等不健康的观念,提高临床疗效。有研究显示,恰当使用沟通技巧是患者成功的第一步[4]。本研究中,护理人员首先使用温和的目光、得体的动作等对患者进行非语言性沟通,再使用安慰性语言、鼓励性语言对患者进行语言性沟通,最后通过轻拍肩膀、整理衣被等方式稳定患者情绪。同时,本研究为每位患者入院当天指定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均专业知识全面、耐心和蔼,可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评估,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PHQ-9及GAD-7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可帮助患者有效了解抑郁疾病,提高自知力及依从性,帮助患者逐渐养成积极心态,有效控制情绪。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抑郁症患者病情改善,减少患者出现再次自杀等不良行为,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潘贵春,陶以珊,刘梅,等.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4):181-183.
[2]李双,陈娅.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J].智慧健康,2019, 5(29):106-107+129.
[3]李庆琼.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4(16):62+66.
[4]曹颖.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13(02):232-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