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护理管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人遵医行为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   作者:罗庆
[导读] 目的 分析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实施自我护理管理对其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各有35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自我护理管理,并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
        罗庆
        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实施自我护理管理对其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各有35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自我护理管理,并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遵医行为评分,结果(p<0.05),实验组明显较高,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实验组较优,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实施自我护理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自我护理管理;高血压性心脏病;遵医行为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心脏病的常见类型,而高血压则是诱发因素之一,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损伤患者的心脏功能,影响健康水平以及日常生活,如果患者不能长期接受治疗,控制病情[1],则会诱发更加严重的事情,危害生命安全,而就目前临床上的干预方式来讲,光靠药物治疗很难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诊疗流程的顺利进行,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其依从性,促进病情的改善。基于此,本文进行如下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70例,均为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平分成两组,一组为常规组,一组为实验组。
        常规组:本组35例中,男性患者有19名,女性患者有16名,最小年龄者46岁,最大年龄者69岁,平均年龄为(56.74±3.42)岁。
        实验组:本组35例中,男性患者有20名,女性患者有15名,最小年龄者45岁,最大年龄者68岁,平均年龄为(56.57±3.02)岁。
        以上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常规护理:病情观察和记录,如果出现不良情况及时干预,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药物指导以及饮食方案制定,纠正不良情绪等。
        实验组:自我护理管理:(1)以Orem自我管理理论为基础,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并制定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同时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做好病房的清洁以及消毒工作[2],保证空气的流通,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叮嘱患者做好保暖工作等,如遇心功能不全者,需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定期协助翻身、叩背,如遇低氧血症者,执行低流量吸氧,避免缺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可以选取强心剂、利尿剂以及降压药物干预[3](2)病情严重者,需要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的起居行为,包括洗脸、刷牙、吃饭等,并叮嘱患者多摄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提升营养,在此期间,需要合理控制每餐的饮食量,遵照少食多餐的原则,以降低饮食过多对心脏造成的压力;贫血者,高蛋白饮食;便秘者可以适当给予缓泻剂支持、生理盐水灌肠等处理[4](3)安抚好患者的情绪,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并告知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使其能够学会自我情绪的调节,避免血压升高。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遵医行为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遵医行为评分:采取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值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生活质量评分:采取SF-36量表进行评估,评估分值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以SPSS24.0统计学软件包为基础,采用t值检验和卡方检验做多项指标的数据整理,结果分别以(±s)和%表示,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遵医行为评分
        见表一,对比两组的遵医行为评分,结果(p<0.05),实验组明显较高,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2.2 生活质量评分
        见表二,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实验组较优,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3讨论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上多见的心血管疾病,而其又是心脏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群体来讲,不仅需要改善心脏功能,还需要做好降压处理,为了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其积极配合,则需要对其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本文的自我护理管理可以从患者的生活中入手,解决患者的饮食、起居等行为,并且避免血压升高,降低心脏的压力,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主动性,学会自我护理技能,改善病情[5]。
        综上所述,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实施自我护理管理可以提升生活质量以及治疗的依从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常宇. 自我护理管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价值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34):248.
[2]许颖. 信息-知识-行为理论护理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防治效果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06):171-173.
[3]韩海音. 实施护理干预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遵医行为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019(059):14-15.
[4]周剑, 张智敏, 汪晓慧. 强化性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年19卷15期, 2660-2662页, ISTIC CA, 2019.
[5]赵欣欣. 强化自我管理与适应性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031(023):123-125,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