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沈庆荣 陈晓 卢颖
[导读] 对比并分析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心衰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

        沈庆荣 陈晓 卢颖
        泰安市中心医院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对比并分析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心衰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心衰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临床护理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院)、研究组(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各组均50例,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遵医行为情况。结果:两组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情况及遵医行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于心衰临床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且其护理质量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模式;心力衰竭;遵医行为;护理质量;
        前言
        医护一体化模式是一种集治疗、护理、康复于一体的优质责任制服务。其是建立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开创医、护、患联合模式[1],且在临床上有着很深的建树。本次研究即是将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于心衰患者的诊疗中,其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心衰患者开展对比研究。根据入院的时间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院)、研究组(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各组均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65-85岁,平均年龄(73.49±5.67)岁,依据NYHA分级,Ⅱ级24例、Ⅲ级21例、Ⅳ级15例。研究组,男性患者35例在,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66-85岁,平均年龄(73.56±5.88)岁,依据NYHA分级,Ⅱ级23例、Ⅲ级23例、Ⅳ级14例[2]。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接受心电图、心脏超声、实验室及心肌坏死标志物等检查后确诊为心力衰竭。排除标准:排除呼吸系统严重疾病者等[3]。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通过一系列检查确认诊断为心力衰竭。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常规吸氧、强心剂、利尿及血管扩张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内容主要为: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用药用量、相应的健康宣讲、心理护理以及病房环境护理等相应措施。另外,还应实时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立即向医师报告相应情况。
        研究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①建立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小组由一名心内科心衰优秀主治医师、一名护士长及6名有5年护理功能经历并取得护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的护士组成。
        ②入院评估工作。医护人员需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的具体情况、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记录与评估。随后医护一体化小组展开讨论并制定相应的诊疗及护理方案。
        ③健康教育工作。若患者缺乏心力衰竭危害性的正确认识将使患者的病情加剧,故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的成员应对患者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教授内容由主治医生整理准备,护理人员进行知识宣讲,以此使患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④查房工作。每日医生与小组护士一起查房,记录患者每日的病情变化。此外,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提出的相应建议与见解对相应护理工作进行调整。另外,护士应遵医嘱,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另每周开展一次研讨会进行诊护工作的调整。
        1.3观察指标
        遵医行为包含定期复诊、饮食规律及准时服药三项,通过评分衡量,每项满分10分。护理质量评分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表测评,包括基础护理质量、床旁护理质量及心衰急性发作护理质量三项,分数占比为4:3:3,问卷满分100分,且各项测评所得分值与护理质量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明显且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遵医行为情况
        经护理干预,研究组的遵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遵医行为情况[(±S);分]

        2.2护理质量情况
        经护理干预,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护理质量情况比较[(±S);分]

        3.讨论
        心衰属于心内科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发病原因主要通过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诱发[4],其将引起患者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衰退,严重时将影响患者周身血液循环及心肺功能等。因此,护理工作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尤为关键,其可降级疾病所隐含的风险。
        随着医疗的不断发展,生物医学模式渐渐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其中,医护一体化模式即是传统护理模式延伸而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服务。其既是对医院服务的优化也可以使医护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本次研究表明,两组经护理干预下,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护理质量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且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其在今后临床诊疗中具有可行性且具有深远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静,文津,吴寸草.医护一体化情景模拟教学在CCU应用分析——浅谈急性左心衰抢救培训[J].黑龙江医学,2019,43(10):1254-1257.
[2]宋昆凤.医护一体化在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8,8(6):347-348.
[3]卢阳阳,任海瓯,吕洋洋,等.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心衰患者管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9,36(4):18-20.
[4]熊敏,林宇洵,许少娜,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心衰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2):161-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