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神科灾害脆弱性分析与防范应对机制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安玉琼、张万慧、杨素芝、季军
[导读] 社会伤害与自然灾害事件可能性在本次调查中排序最低,均为33.3%,但两者的严重性均较人员伤害事件为高。

        安玉琼、张万慧、杨素芝、季军
        云南省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云南省保山市 678000

        摘要:目的:对严重精神障碍病区灾害脆弱性加以研究、分析,确定病区最薄弱的环节,判断出最易遇到何种灾害,其影响程度、将造成的生命及财产损失有多大,而病区对此灾害的抵御力如何,积极采取相应防范及应对措施,以减少和降低损失,提高病区危机管理意识和抗灾害能力。方法:运用KAISER模式进行调查,采用医疗机构脆弱性分析评分表(HVA)对风险评价打分,以病区近三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参考依据判定其发生概率,计算出危害相关风险值并进行评估,最终确定灾害脆弱性分析主题。结果:严重精神障碍病区面临的危险事件位列前3位的是人身伤害事件(风险度72.2%)、医院感染暴发(风险度37.0%)和恐怖性袭击事件(风险度24.1%)。灾害脆弱性的特点是:人员伤害的风险度(26.7%)最高,其可能性为53.3%,严重性50%;其次是自然灾害事件,风险值为19.9%,严重性最高59.7%;另外,社会伤害与自然灾害事件可能性在本次调查中排序最低,均为33.3%,但两者的严重性均较人员伤害事件为高。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病区    脆弱性分析    防范应对机制

        此次调查对象为严重精神障碍男性病区,封闭式管理病房,主要收治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人格障碍、癫痫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病种,收治病种多、重症多,且对象为60岁以下成年男性,所以灾害的脆弱性分析在病区管理中必不可少。按卫生部《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1.4.3.1和1.4.3.2要求,医院需明确本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医疗安全(1)。根据病区实际情况,以近3年发生的不良事件为参考数据,对科室的灾害脆弱性加以研究、分析,找出病区最薄弱的环节、最易受侵袭的危险方面,其影响程度、将造成的生命及财产损失有多大,而病区对这种灾害的抵御力如何,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应对措施,以减少和降低损失,提高病区危机管理意识和抗灾害能力。
【对象】严重精神障碍男性病区,封闭管理模式,开放床位80张,实际运行床位平均88张。
【方法】组织病区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和病区技术骨干共17人组成团队,运用KAISER模式进行调查,采用医疗机构脆弱性分析评分表(HVA)对风险评价打分,参考近三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判定发生概率,计算出危害相关风险值并评估,最终确定灾害脆弱性分析主题(2)。
【参考标准】HVA评分标准(3)。
【历史数据】统计2018年、2019年、2020年1~12月三年来共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77例。按《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修订)》对所发生事件进行类别与等级判定(4),发现暴力攻击事件无论在总数中还是各级事件中,均位居第一,总数占比24.7%;Ⅱ级事件中占比42.9%;Ⅲ级事件中占比31.%;Ⅳ级事件1例。
【数据处理方法】调查结果分析按相对风险以发生可能性为权重,结合严重性得分计算其分值。每项分母为3,评出分值为分子。
        发生可能性=(各项评出分值之后/3×项目总数)×100%;
        严重性=(各项评出分值之后/3×项目总数)×100%;
        风险值=发生可能性(分子/分母)×严重性(分子相加/分母相加)×100%。
【结果】本次调查的危险事件共分为4大类19项,内容包含7个方面,即发生概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应急准备、内部响应和外部支持。结果显示,本次分析的4类事件风险度排序为:人员灾害>自然灾害>社会伤害>技术灾害。危险事件位列前3位的是人身伤害事件(风险度72.2%)、医院感染暴发(风险度37.0%)和恐怖性袭击事件(风险度24.1%)。灾害脆弱性的特点是:人员伤害的风险度(26.7%)最高,其可能性为53.3%,严重性50%;其次是自然灾害事件,风险值为19.9%,严重性最高59.7%;另外,社会伤害与自然灾害事件可能性在本次调查中排序最低,均为33.3%,但两者的严重性均较人员伤害事件为高。见下表。
严重精神障碍男性病区灾害脆弱性分析HVA评分及汇总表

【讨论】该病区收治对象多为年轻力壮的男性患者,加之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发生人身伤害是可能引发灾害的主要风险点。另外病区为封闭式管理,人员密集,而环境设施有限,虽然近三年来未发生自然灾害、医院感染暴发以及恐怖性袭击事件,但一旦发生,其严重性将不言而喻。
【防范与应对机制】
一、人员伤害事件
        包括人身伤害事件(患者、工作人员、来访者)和医院感染事件。
        (一)暴力攻击事件的防范与应对
1、对新入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及住院患者的动态评估,科室成立高风险患者管理专家组,对高风险患者的评估进行把控。
2、依据评估结果采取高风险防范措施。限定活动区域,指定专人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重点巡视,重点交班。必要时给予隔离或保护性约束。
3、主管医生于每日晨会上进行重点患者交班,由专人记录发至病区微信群,各班工作人员均知晓,当班人员掌握高风险患者的病情特征及护理防范措施。
4、入院、外出返回时严格安全检查,防止带入危险物品。日常工作中做好各种危险物品的管理,以免患者冲动时被拿作攻击的工具。
5、护士长实行弹性排班,合理调配护理人员。
6、以医院暴力攻击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与流程为主导,根据病区特点制定不同时段、行之有效的应急流程,人人熟练掌握。成立防暴小组,定期组织防暴技能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行个体化培训。
7、医院对各部门、值班医生、行政值班均配备对讲机,当发生意外事件时能第一时间请求支援。
8、加强精神科知识的学习,了解各类疾病特征,掌握相关护理常规,学以致用。如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及具体表现有:(1)先兆行为: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颚紧绷;呼吸增快;突然停止动作;(2)语言方面:威胁真实或想象的对象;强迫他人注意;大声喧哗;妄想性言语;(3)情感方面:愤怒、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情感不稳定,意识、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坏;无力改变自身现状等。
9、避免诱发因素,如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会影响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当患者聚集在一起、过分拥挤、缺乏隐私及处于被动时,容易发生暴力事件;强行入院和封闭式管理环境也容易引起患者的怨恨和反感,促使暴力行为的发生。另外,临床工作人员也可能由于工作态度和自身行为对患者的影响,而有意或无意地参与了患者的暴力行为。如歧视或挑逗患者,管理经验不足,与患者的人际距离掌握不准确等,均可能对患者的情绪有消级的影响。
10、工作人员严格履行各自岗位职责,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会使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下降。同时可以了解患者心理特征,及时发现冲动先兆。注意交流技巧:①用平静低沉的声音与患者说话,并避免不恰当的笑。②鼓励患者倾诉内心困扰,工作人员关心、理解其心情,并会尽力帮助其摆脱困境。③鼓励患者自己控制冲动,如及时告知医生、离开刺激性环境、转移注意力等。④非语言交流方式:交流时应将手置于口袋外面,避免威胁性、紧张性或突然性的姿势,并调节身体位置,平视患者的眼睛,这样可使患者感觉是平等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常需要四倍于常人的空间。如果护士侵犯了患者的个人空间,会让其感到威胁,从而激发其攻击性。因此,护士在接近患者时应细心观察患者的行为,紧握拳头、面部肌肉紧张或转身走开等都提示患者可能感到威胁,应立即纠正与患者的距离。
11、针对患者的兴趣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康复活动,如读报、唱歌、听音乐、健身操等,可转移患者的病态体验,增加其适应性的社会功能。
12、通过沟通性咨询及健康教育,教会患者人际沟通的方法和表达愤怒情绪的适宜方式。鼓励患者探讨自己被尘封的、忽视或压抑的情感,与其一起讨论情绪的表达方式,向其提供处理愤怒情绪的一些实用方法,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13、当暴力行为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注意:(1)寻求帮助,集体行动;(2)控制局面,立即转移被攻击对象,疏散其他围观患者;(3)解除武装,语言制止无效时,一组人员转移患者注意力,另一组人员乘其不备快速夺下危险物品;(4)隔离与约束,严格执行《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保护性约束制度》;(5)纵观全局,合理分工,避免因工作人员都集中处理该事件而其致他岗位落空,一般情况由主任、护士长或高年资工作人员进行指挥调度;(6)善后工作,做好与家属的沟通,避免或降低医疗纠纷情况;(7)双方隔离,分开活动,避免同处一室,尽可能化解矛盾,仍需重点关注,避免出现报复行为;(8)暴发人员进行行为方式重建,暴力行为控制后,应运用心理治疗等来对患者进行长期性的行为干预。
        (二)医院感染事件的防范与应对
        脆弱点:病区环境空间有限,病房与走道、大厅相连,无缓冲地带,而病人密集,当发生医院感染时,极易播散。预防与控制措施如下: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病房卫生处置保证消毒液浓度有效。
        2、日间病区东侧病室门窗开放,以利于空气对流。
        3、确诊传染性疾病者给予隔离,联系至传染病专科医院就诊。
        4、出院患者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5、当发生医院感染时给予隔离,及时治疗,上报感控科,病情严重者及时转至综合医院治疗。
二、自然灾害与社会伤害事件
        脆弱点:病区封闭环境,发生此类事件时疏散人数多、难度大;精神疾病患者逃生能力差、自救能力弱,易惊慌失措甚至导致病情变化;医疗设备多,财产损失严重;对恐怖性袭击事件抵御力弱,一旦发生,直接危及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与控制措施如下:
        1、工作人员熟悉安全通道及各消防门钥匙摆放位置。
        2、定期开展逃生演练,有序疏散撤离人员和转移财产。
        3、上报职能部门,请求灾害救助。
        对分析的脆弱环节,经改进实施后将进行持续的动态评价。本次脆弱性分析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对灾害的认知水平也多为感性认知,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主动请示、邀请上级部门、分管领导及其他社会层面的专家给予指导,以获得更客观的评估数据,并结合实地演练等科学手段开展定量分析,从而系统地开展各方面灾难脆弱性的调查与评估,为病区风险管理和灾害救助提供重要工具与手段。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医管司.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2016.6.
(2) 陈晋,桂鸿斌,闫若玉,景媛,冯婷.基于Kaiser模型的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05:40~43.
(3) 李鹤,张平宇,程叶青.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地理科学进展,2008,27(2):18~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