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的体会与经验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高云鹏
[导读] 慢性肾衰竭主要是因外在因素使肾脏基本功能受到损伤而产生的结果,临床表现非常负责,涉及到人体多个系统基本功能。

        高云鹏
        鹤岗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 鹤岗 154100
   

        【摘  要】慢性肾衰竭主要是因外在因素使肾脏基本功能受到损伤而产生的结果,临床表现非常负责,涉及到人体多个系统基本功能。其中肾性贫血是常见的慢性肾衰竭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病情加重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不仅影响患者身体情况,同时给病人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生活质量也会因此而不断降低。目前中医药在肾性贫血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医疗效果,该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主要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进行分析探究,以下是详细内容。
【关键词】中医药;肾性贫血;体会与经验

        肾性贫血主要是受外在因素影响使肾脏红细胞生成不足而导致的贫血性病症,不仅会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并且会影响患者容颜,使病人皮肤萎黄或者黧黑。对其发病机理进行分析发现,该疾病主要是因红细胞生成过程受到阻碍或尿毒症血浆当中存在某些可以抑制红细胞生成的因子,另外还有铁元素摄入较少、血透过程中血气流失、红细胞寿命缩短等多种因素。从中医角度来看此病之所以久治不愈主要是因邪气入体,气血因此而亏损,属于“虚损”“虚劳”等范畴。
        1病因病机
        1.1西医病机
        目前医学专家认为因内源性导致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是导致肾性贫血出现的主要原因,同时还有患者体内缺乏足够的铁元素、新陈代谢紊乱、炎症感染以及营养不良等多种症状,尿毒症毒素工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肾脏性贫血加剧。
        1.2中医病机
        从中医角度出发来看,肾性贫血属于“虚劳”、“血劳”、“肾劳”的范畴,该病主要存在与肾脏器官内部,医药典籍记载该病成因较为复杂,本虚标实是最为明显的特征,以本虚为主,虚实夹杂是主要体现。本虚主要是指脾肾亏虚,而标实则以水湿、湿热、痰浊等邪症为主,外有邪气入体而体内又血气不畅虚实相伴以至于淤血生成。中药典籍《灵枢·决气》曾记载“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中焦脾胃是保持人体健康之本,若该病久治不愈肾脏则会出现亏损等不良现象,阳气受损从而导致脾肾两虚,体内生成邪浊之物,精髓枯竭,生血乏源,气血亏耗,日久成劳。《景岳全书》记载:“肾中精气不足,则五脏功能均有所损,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水停,聚湿成痰成浊,湿浊内蕴,郁而化热,灼烁真阴,致精血耗伤,甚者可生风动。”久病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相互作用致贫血缠绵难愈。脾肾两虚贯穿其始末,为贫血成因之根本;邪浊壅滞常于慢性肾脏病中、后期出现,此时标实与本虚共存并重。脾虚生化乏源,先天之精失去后天精气的充养,致精亏更甚,从而使血虚不断加重;同时瘀血不祛,血不归经,导致新血不生,日久病之加深加重,贫血也随之而重。
        2基本证治
        2.1脾胃虚骗生化无源
        临床表现:肾性贫血见面色姜黄无华。少气懒言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口唇色谈舌淡齿痕苔薄白脉虚弱。
        病机分析:在CRF的过程中脾胃虚弱最为多见。脾胃虚弱运化水谷的功能障碍,气血生化无源,面致血虚:脾胃虚弱统摄无权气不撒血而致出血也是血虞的原因之一;脾胃虚羽运化水湿的功能障碍,湿浊内停,更加重脾胃损伤,脾虚与湿浊互为因果,缠绵难愈,则血虚更加严重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方选归脾汤。药用:党参、黄苠、白术茯苓、酸屯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可将党参换成生晒参或再加生晒参生大黄冬虫夏草。
        2.2肾虚精亏精不化血
        临床表现:肾性贫血见面色黑黄无华,耳廓焦黑,皮肤干枯,腰脊酸软,脑转耳鸣,极度疲劳性欲减遇,男子阳萎早泄,女子月经量少甚或闭经。舌淡嫩齿痕脉沉细无力。


        病机分析:CRF的主要病位在肾,肾虚是其病之根本。《张氏医通》谓“血之源头在乎肾”;《类经》谓“精足则血足”;而《侣山堂类辨》则更加明确地指出“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肾虚精亏,骨髓空虚精不生血,则致血虚;肾虚火不生土,必致脾肾两虚,脾虚则生化乏源,后天之精不得滋养先天之精,致精亏更甚,脾虚不得生化气血,使血虚不断加重。
        治法:益肾填精补血。方药:偏阳虚用右归丸药用: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菟丝子、当归、鹿角胶、肉桂、制附片加人参、实黄芪、冬虫夏草等。偏阴虚用左归丸,药用: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牛膝菟丝子、龟版胶、鹿角胶加当归、炙黄芪、人参冬虫夏草、鸡血藤等。
        2.3脾胃虚弱
        面色萎黄,口唇色淡,纳少恶心,时有呕吐,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当归10g,黄芪30g,砂仁6g,人参5g,茯苓15g,白术10g,炙甘草6g,桑椹10g,炒内金10g。水煎服,每日一剂。
        2.4浊毒内蕴
        面色灰暗无神,犯恶欲呕,口中尿臭,皮肤瘙痒,舌质红,苔腻,脉细。治宜利湿化浊。自拟祛湿生血方。药用:苏叶10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荆芥6克,槐花6克,大黄3克,法半夏10克,独活10克,藿香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1.4气阴两虚型: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口粘口干,饮水不多,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治宜:益气养阴生血。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药用:人参5g,黄芪30g,当归10g,熟地黄10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2g,茯苓15g,泽泻6g。
        2.5脾肾气虚型
        症见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腰酸腿软,舌质淡红,脉沉细无力。治宜脾肾两补。方用大补元煎加减。药用人参10克,山药10克,熟地15克,杜仲10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注意事项
        首先由于肾性贫血主要适应肾衰竭而引起的疾病,故而若想彻底根治首先要治疗肾衰竭,最好经过专业化系统治疗。其次因肾衰竭患者肾脏功能受损,故而日常生活当中无法有效将体内存在的废弃物质排出,鉴于此患者最好减少蛋白质摄入,以此来降低体内毒素积累,但是如果摄入量较少又会因营养不良而引发其他疾病,因此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身体素质来合理饮食,尽量使用一些高效价蛋白质,譬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少食用植物蛋白例如豆制品,动物内脏等。再次虽然服用阿胶、鹿角胶等血肉之物可以起到生血的效果,但是这类食物会使人体血尿素上升,因此肾性贫血患者最好忌食。最后患者在休养期间要加强运动,中医专家指出,对肾脏功能受损的患者而言,静不如动,若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血液会因此而停滞,难以修复肾脏受损部位,而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血液流通,增加肾脏血行,保证肾脏器官基本功能不受影响,同时可以避免器官出现萎缩等状态。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肾性贫血是临床治疗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患者要尽早到医疗机构接受正确治疗。虽然西药疗效显著当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并且在临床应用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限制。而中医则以辨证论治作为治疗总则,以患者病因病机为基础进行治疗。在肾性贫血病机中,脾肾亏虚是主要原因,实邪内生则是关键。许多中医专家认为从脾肾理论角度出发扶正祛邪并用在临床方面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同时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正因中药疗效较好故而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璐霞,赵宗江.中医药防治肾性贫血的研究进展[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2018.
        [2]丘集维.肾性贫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2018.
        [3]易继飞,王健生,沈惠芬,等.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研究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031(002):382-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