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安徽省淮北市第四人民医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影响,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将2019年8月到2020年3月这一时段内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80例纳入研究,患者于空腹状态下采集两份血液标本,正常组按照常规流程检验,溶血组按照人工溶血检验。结果 正常组与溶血组在尿酸、血尿素氮、胆固醇、肌酐上无显著差异;在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高于正常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正常组。结论 观察最终的实验数据可以知道,经过这样的两组对比发现,溶血能够影响到生化检验准确性,所以在实际当中应该加强对于血液标本采集、运输、储存等各阶段的管控,以确保生化检验质量。
【关键词】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预防措施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一种应用率极高的检测项目,可有效检测出各类贫血、白血病、肠癌等疾病,而且血糖、血脂、全血黏度等指标,能够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同时也能够作为转归与疗效的判断依据,所以说这种检验方式在临床上意义重大[1]。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是临床诊疗工作质量的基础,但由于血液标本需经历采集、运输、验收、分析等多个流程,在检验前容易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溶血等不良现象,给最终的检查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这也会让诊断结果出现误差,贻误患者治疗的最佳时间行程,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而在本文当中就是去探究具体影响结果如何,以此来做出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9年8月到2020年3月这一时段内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80例纳入研究,男性42名,女性38名,年龄18-65岁,体重38kg-77kg [2]。
1.2方法
护理人员采用真空采血法,用2支普通抗凝真空管及专用针管,抽取肘部静脉血3ml,分为正常组和溶血组,正常组血液标本置入离心机中,3000r/min下处理10min,获取血清样本,采用TOSHIBA 120FR全自动血液检验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溶血组血液标本在室温下防治30min后,应用振荡器进行人工溶血处理,按照对照组方式进行离心与检测。
1.3判定标准
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尿酸、血尿素氮、甘油三酯、胆固醇、肌酐、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3]。
1.4统计学分析
建立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正常组和溶血组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对比(+S)
3.讨论
血液检测对于患者部分疾病的确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往往在血液检测当中会出现溶血现象,一旦检测过程中出现溶血会导致检测的结果出现误差,从而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给患者的疾病确诊造成影响,耽误患者的治疗时间,给患者健康带来影响,因此,必须去探讨溶血的具体原因,给予可靠的预防措施,才能更好保障患者的健康。
在生化检验中,造成溶血现象的原因如下:①血液标本遭受强力振荡,或遭受突发性低温冷冻、解冻;②血液标本与乙醇、乙醚、胆碱盐等化学试剂接触;③患者自身遗传性疾病,会导致患者血细胞脆性增加,易发生溶血现象[4]。此次试验结果表明,溶血会导致体内血清蛋白、总蛋白等含量上升,影响患者的治疗。
为了更好的去预防血液标本溶血,为患者做好诊断赢得治疗的最佳时间,应该去实施血液标本全过程质控策略,具体措施如下:①规范标本采集操作。主要负责去采集血液标本的护理人员,在采集血液标本之前应该去充分的掌握基础的血液标本采集知识,去明确各类检验标本的标准量,掌握血液标本采集的规范,确保在采集血液标本之前去充分检查样本的容器是否存在污染,是否有破损、裂痕等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出现,检查采血真空管是否存在负压不够、抗凝剂不足的问题,如有问题及时更换,采样时,成年患者选择肘正中静脉作为穿刺点,在采集血样之前要及时给予患者消毒处理,在采集血量达标之后再将针头拔出,用无菌纱布进行加压止血,将针头刺进血样存储容器的软木塞中,180°轻轻摇晃试管3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血液与抗凝剂混合,能够更好的确保采集血液不会出现溶血现象,之后再记录好血液标本的信息,贴好标签;②加强标本运输、储存管理。运送人员收取样本后,应核对样本条形码,检查信息是否完整无误,及时运输至检验室,运输途中不得剧烈颠簸,做好防护措施,控制运输温度,在室温条件下,血液样本仅可保存4h,如若血液样本无法及时检测,需保存在4℃环境下,值得注意的是血液样本虽然需要保持在低温之下,但是不能去放在冰箱内部进行保存,因为抗凝血不易去保存在冰箱之内,因为低温将影响血液流变学性质及生理状态[5]。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测之时,如果出现了溶血的情况,会对患者的疾病确诊造成影响,这样就会对后续的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去采集患者血液之时,应该及时做好血液标本标本采集、运输、储存等各阶段的管控,通过在源头上的不断管控,才能够去避免出现溶血的情况,以此能够确保生化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宝珍,李浩.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溶血现象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06(02):156.
[2]陈勋,段彤梅,吴晶,杜娟,李荣海,刘文娟,张何锐,王庆勇,唐玉凤.生化分析仪检验项目溶血干扰试验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1):3107-3110.
[3]石杰.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影响及预防措施探讨[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03(12):86-87.
[4]刘信睿,刘慧敏,慕媛.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2):64-65.
[5]邓建梅.分析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后所致的差错原因及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06):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