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冯瑷琴
[导读] 讨论建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冯瑷琴
        定西市人民医院  甘肃定西  743000
        【摘要】目的 讨论建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 将96例骨科病房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48例纳进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剩余48例纳进实验组(给予疼痛护理指标体系),比较2组应用价值。结果 实验组术后1d、术后3d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急性疼痛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建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骨科病房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疼痛次数,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建立;骨科病房;应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不断运转,骨科患者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其中疼痛属于骨科患者主要症状之一,且具有疼痛级别较高、持续、反复等现象。相关研究显示,难以忍受的疼痛可对患者内分泌系统、代谢、呼吸造成一定影响,从而降低伤口愈合,增加不良症状发生,使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因此给予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并对其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基于此,在此环境下临床研究出疼痛护理质量指标,该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且受到众多医师的青睐[2]。鉴于此,本文选取96例骨科病房患者实施上述护理干预进行研究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将96例骨科病房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48例纳进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剩余48例纳进实验组(给予疼痛护理指标体系),2组男女比例分别为:25:23、24:24例;年龄分别为18—62岁、19—62岁,年龄均值分别为(42.62±3.72)岁、(42.69±3.65)岁;车祸、跌倒及其他原因导致骨折的比例为13:16:19、18:16:14,2组间基线资料差异经检验显示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患者术前给予冰敷处理水肿、口服止痛药物,并对其进行疼痛宣教、措施以及预防,术后给予静脉镇痛泵进行止痛,避免因疼痛诱发众多不良反应。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建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具体如下:(1)将疼痛控制、疼痛预防以及疼痛宣教纳入一级指标,其中疼痛宣教主要有疼痛宣教成效、明确疼痛对象以及宣教内容。疼痛控制包括及时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程度、非药物处理疼痛症状。疼痛预防具有情绪调节、音乐疗法、足底按摩、疼痛识别、疼痛预防性药物、体位管理、伤口敷料更换等。同时需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下,应每周对患者疼痛指标进行收集,并对其实施评分,从而对此阶段护理问题实施纠正,达到最佳护理效率。(2)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骨折术后可造成一定疼痛,并对其进行分析疼痛产生的因素及级别,从而促进患者深入了解骨折后疼痛状况,使其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针对疼痛较为严重患者,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转移其注意力,放松肢体以及紧张情绪,防止患者因疼痛造成肢体牵拉患处,同时可采用冰敷等方式缓解患者疼痛。(3)护理人员应详细掌握不同骨折患者病情症状,进行采取体位的摆放,使其肢体肿胀及疼痛感得以改善,针对下肢发生骨折患者,应将其骨折肢体抬高,并严格检测患者血运状况。针对腰椎部骨折患者,可选择适宜的枕放置其骨折处,在此期间禁止患者平卧软床垫,同时定时对患者实施翻身护理,从而避免压疮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3],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
1.4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百分比表达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术后1d、术后3d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急性疼痛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VAS评分、疼痛次数比较(±s)

3讨论
        骨科患者疼痛因素较为复杂,通常由原发骨病导致的神经压迫以及炎症刺激,其中术后疼痛与导管牵引、炎症刺激诱发存在密切关系,而上述疼痛可通过控制和预防起到缓解疼痛作用[4]。
        现阶段临床以常规疼痛护理为首选方案,但该护理模式缺乏明确的落实性,无法有效保证疼痛护理质量,从而降低临床护理效率。而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可有效弥补传统护理的不足之处,该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主观意愿为基础,依据其对疼痛的反馈,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从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其疼痛次数,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的重视度程度[5]。美国疼痛协会提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属于临床管理的核心,并在护理方面,通过质量的改进加强疼痛管理水平,从而降低患者疼痛程度[6]。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术后1d、术后3d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急性疼痛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建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骨科病房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疼痛次数,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综上所述,建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骨科病房中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同时还有效降低疼痛次数,因此值得在护理领域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辛路路.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4):456-457.
[2]马虹飞.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8(11):121-122.
[3]史晓芳.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8):99-100.
[4]龙红焰.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8,8(35):276.
[5]赵彩兰.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三叉神经痛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6):697-699.
[6]梁晓艳,宋蕾,马金梅.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11(8):84-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