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储梅
[导读] 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对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

        储梅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对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要求,筛选其中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患者在本院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将所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延续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护理后及出院6个月、12个月不同时点进行健康行为的打分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指标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更好的改善;在出院6个月、12个月后,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持续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改善和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延续性狐狸;脑卒中;健康行为
        
        
        前言:脑卒中、脑缺血或脑出血性疾病,病发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早期的及时治疗及二级预防,对患者的疗效和病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脑卒中发病原因复杂,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或单眼、双眼视力丧失及意识障碍、抽搐等;出血性脑中的典型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复发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救治的7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在本院接受的护理模式,将所选样本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选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相关临床资料,在分组后的组间数据对比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住院期间的饮食、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基础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
        在实施各项基础护理的同时,增加延续性护理,主要包括:第一,在患者出院前,进一步了解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关资料的详细了解和记录,为患者建立护理档案、制定出院后的康复治疗方案;同时,指定专门的护理人员,跟踪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变化,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第二,通过多种方式对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变化及康复效果进行指导,如电话了解、短信或微信的健康知识宣传、到家随访等,并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取得其配合和信任,对带鼻饲管、留置尿管以及长期卧床等有需要的出院患者进行访视,更换管道、指导正确的护理方法,使出院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出院后的康复效果;第三,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随时调整康复方案,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主动调节在家康复期间的饮食、作息时间,积极进行适当的康复活动,严格遵医用药;第四,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叮嘱患者按时到院复诊。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对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在接受相关护理干预前后,及出院6个月、12个月的随访结果,进行营养、运动锻炼、压力应对及健康责任四项指标的打分评价。指标评分方法,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对参与本研究的两组患者进行各明细条目的打分评价,并用Likert4级评分法进行打分,统计记录各项指标的分值;分值与患者的健康行为成正比。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评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接受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指标评分均得到提升;观察组患者在营养、运动锻炼、压力应对及健康责任等健康行为相关指标的评分比对照组评分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行为指标评分比较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随访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第6个月、第12个月的随访健康行为各项指标的评分对比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指标项目评分均持续提升;观察组在两个时点的所有指标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随访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3讨论
        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及时治疗和二级预防,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患者在临床救治成功后,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因此护理的延续性对患者康复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是通过对患者从入院救治到出院后的在家康复,进行了全面、针对性、全程的持续护理指导和干预,对患者出院在家进行自我康复期间,给予了病情的跟踪关注和康复治疗指导,极大地增强了患者自我康复过程中健康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次研究的相关指标数据分析结果,也证实持续性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综上,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改善和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生活质量。
        结束语:
        概而言之,针对脑卒中患者开展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充分患者改善并提升患者的健康行为,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愈之后的生活质量,非常值得在我国脑卒中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广泛应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