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胡莹莹1 刘莉莎2
[导读] 探究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护理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法的应用效果。

        胡莹莹1 刘莉莎2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皮肤科门诊 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目的:探究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护理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2-2020.11,8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44例。常规护理法用于对照组,心理护理干预法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寻常型银屑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银屑病;抑郁;焦虑;护理满意度

        寻常型银屑病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疾病,疾病治疗难度较大,并且病程长,极易出现反复发作等情况,在发病期间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出皮损及瘙痒等症,影响皮肤外观,给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均造成了负面影响,患者会出现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疾病治疗依从性较差,导致疾病临床治疗效果不好[1]。因此,应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将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依从性,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疾病治疗,完成对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2-2020.11,8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44例。对照组,男、女为21例和23例,22-66岁,均值(46.4±3.5)岁;观察组,男、女为22例和22例,23-67岁,均值(47.2±3.8)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法,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运动方法、饮食方法、服药方法及作息方法。
        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干预法,(1)针对性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能够直观的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状态,详细为患者讲解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重要性。对于一些出现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的患者,应询问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心理安抚,使患者的担忧感得以消除。对于一些担忧疾病治疗效果的患者,应以患者的理解能力及认知度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的错误认知得以纠正。为患者讲解疾病成功治疗案例,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感受。告知患者可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以此来完成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要求患者应保持身心放松,使生活自信心得以提升。(2)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讲解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疾病恢复的影响,告知患者家属鼓励和关爱患者,采用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的方式,引导其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进行回忆,确保身心的放松,使心理负担得以减轻,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疾病治疗。在科室内组织患者参与到病友会中,患者彼此之间通过交流,能够掌握更多的疾病治疗方法,使患者的疾病治疗自信心得以提升,使患者能够尽快回归社会。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SAS用SAS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感越严重。SDS用SDS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抑郁感越严重[2]。
        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满意(80-100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与得分呈正比例关系。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不良心理状态评分用(±s)表示,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用(%)表示,用检验,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 1 干预前后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对比(±s)
组别(n=44)    SAS(分)    SDS(分)
    干预前    干预后2周    干预前    干预后2周
观察组    59.43±3.75    44.75±3.63    60.33±4.75    46.52±4.72
对照组    59.36±5.75    53.47±5.63    60.35±4.35    55.23±6.14
t值    0.136    9.765    0.106    8.745
P值    0.875    0.000    0.914    0.000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 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n=44)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30(68.18)    12(27.27)    2(4.55)    42(95.45)
对照组    13(29.55)    21(47.73)    10(22.73)    34(77.27)
X2值    11.642    3.103    4.728    4.728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寻常型银屑病多发于膝盖、手肘、头皮、躯干及手足部位处,无传染性,但是该种疾病通常不能根治,需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控制。为了能够提升疾病康复效果,除了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外,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不良心理状态是影响疾病康复效果的关键因素,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避免负面心理情绪而引发患者出现生理应激,促进内分泌的平衡,加速皮损的快速修复[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寻常型银屑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具有可行性,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是因为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实施,通过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干预,使影响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因素得以减少,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负面情绪改善显著。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避免患者出现生理应激,促进了内分泌的平衡,促进了皮损的快速修复,患者病情恢复效果好,生活质量改善显著,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综上所述,在寻常型银屑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潘晓蕾.CICARE沟通心理护理干预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03):371-373.
[2]陈立弟.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8):168-169.
[3]李婷.心理护理干预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J].系统医学,2020,5(17):166-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