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刘冬梅
[导读] 探讨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刘冬梅
        枣庄巿中医医院  山东枣庄  2771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应用脑卒中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有效率、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继发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20例(57.14%)、有效13例(37.14%)和无效2例(5.71%),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42.86%)、有效12例(34.29%)和无效8例(22.86%),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2.39±6.69)分和(85.90±12.24)分,对照组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34.18±6.13)分和(70.42±11.78)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继发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7.14%和3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中采用脑卒中康复护理,可以更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继发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老年群体数量越来越多,导致脑卒中疾病发生率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该疾病与脑中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病残率。即使在治疗过后,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残疾,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水平,同时为患者家属带来较重的负担。因此需对患者实施合理、有效护理干预,对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着积极意。基于此,本次探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例,经颅脑CT以及MRI检查后所有患者均确诊。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52~76岁,平均(62.55±6.59)岁;左侧和右侧偏瘫患者分别为19例和16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53~77岁,平均(62.93±6.82)岁;左侧和右侧偏瘫患者分别为18例和1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研究,知晓本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方法,与家属共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以及血液疾病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1)详细掌握患者实际病情,并定时检测生命指标,如血压、心率等;(2)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并观测用药后的情况,随时进行干预;(3)做好患者病房内卫生清洁。研究组采取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宣讲:患者治疗期间,需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说明和讲解,务必加强其对治疗的认知以及接受度,并说明治疗康复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2)心理护理:患者长时间的患病,其心理会承受极大的压力,逐渐失去对治疗的信心和生活的向往;患者家属在这期间,也会由于各种因素受到极大的影响,一旦家属的情绪出现问题,更容易影响患者,因此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向其讲述既往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同时也可以邀请以往治疗较好患者现身说法,让其与患者沟通,继而提升患者疾病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流,掌握患者内心情绪变化,继而做患者心理护理。(3)肢体康复护理:患者肢体活动障碍的这一段时间里,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肢体以及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初期可以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并且定时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护理,后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渐更改康复训练的计划;(4)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合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生活护理帮助患者更换衣物和进食等,进食完毕后做好患者口腔护理,进行口腔清洁,避免患者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并随时关注患者是否有压力性损伤的出现,要定时进行体位转换。(5)口腔护理:脑卒中患者不仅会出现失语、偏瘫等并发症,还会出现静脉血栓、吞咽困难等并发症,不利于病情恢复,故而护理人员还应当重视这些疾病并发症,为患者进软质食物,进食水宜慢,防止误吸,对插胃管的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确保患者处于呼吸通畅状态。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继发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在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继发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脑卒中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多数患者治疗后会存在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常规治疗仅能挽回患者生命,若想恢复正常生活,康复护理尤为重要。相关研究发现,在护理中进行功能训练,能有效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升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此外早期复护理还能恢复脑神经元正常的代偿工作,避免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的出现,对生活质量进行改善。由于脑卒中病程长,需行长期护理,此时患者易出现自卑、紧张心理,而心理护理的实施,则给予了患者安慰,增强其安全感,对其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缓解,护理效果显著。对于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肌肉护理的实施可避免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能及时发现异常,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护理时给予患者吞咽指导,可避免呛咳等情况的发生,还能在饮食中补充营养成分,促进其预后恢复。可见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神经内科护理,能对神经功能进行有效改善,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实现较高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神经内科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有效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韩丹青.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5):310+313.
[2]汪文英,魏秀芳,肖月兰.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A1):152.
[3]赵志娟.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307+309.
[4]芮玉玲.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321-322.
[5]高朵.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8):136+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