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护理对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李德英
[导读] 探究循环护理对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德英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探究循环护理对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以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指导,实验组采用循环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指导,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SDS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循环护理对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进行干预指导能够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并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环护理;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癌;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膀胱癌是临床常见的重症疾病,也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需要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全面性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逐渐对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并提出采用循环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指导,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化因素,确保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1]。基于此本次研究将以探究循环护理对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目的对80例患者予以观察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80例接受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选取时间在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龄范围在40-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3±2.23)岁。实验组患者中女性20例,男性20例;年龄范围在42-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9±2.19)岁,当P>0.05时表示两组患者基本信息不具备比较分析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包括生命体征监护、辅助检查、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实验组选用循环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计划阶段。一句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术后护理质量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由专业人员针对上述因素予以讨论,并在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规避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计划性、针对性以及全面性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到执行人、责任人、时间节点等。②执行阶段。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原始计划明确护理工作的分工,并熟练掌握基础与专科各项护理内容,明确责任并实施。③检查阶段。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长需要定期查看并监督计划实施情况,及时收集患者的反馈意见,并有效总结工作中的不足,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护理内容,从而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④护理阶段。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每一阶段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一计划阶段,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循环护理,从而保证每一阶段护理工作顺利执行。同时,在护理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患者术后情况,其中包括心理状态、应激反应以及疾病恢复情况,并定期总结与评估,确保患者具备最佳心理状态,从而为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1.3观察指标
        ①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状态进行评价,两个量表均含有20个条目,且前者总分为50分,后者总分为53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越严重。②选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从中选择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身体疼痛3个维度,各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验证,并以(x±s)表示,计数数据采用x2验证,并表示为(%),当P<0.05时提示组间数据具备比较分析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对比(x±s)

2.2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见表2。
表2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x±s)

3讨论
        膀胱癌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一般选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这种方式可以在保留患者膀胱生理工作基础上切除肿瘤组织,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通过对以往临床经验的总结发现,患者术后多伴有暂时性疼痛、心理波动较大等情况,并且极容易引发全身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全面性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循环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系统化、程序化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从而为其获得更好的治疗结局创造有利条件[2]。同时,循环护理依据计划、执行、检查以及修改这一过程能够不断改进患者术后护理方案,充分满足患者心理、生理需求,使其能够适应病情发展,从而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3]。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且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癌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循环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身心康复速度、提升护理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价值以及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付姗姗.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患者应用循环改进护理模式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69):305-306.
[2]李倩.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在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效果观察[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33(3):253-255.
[3]刘云,王浪.循环改进护理在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8):150-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