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病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苏红
[导读] 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开展有效的护患沟通,分析其对治疗效果及病情改善状况进行分析。

        苏红
        陕西省中医医院  内分泌一科  陕西西安   710082
        【摘要】目的 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开展有效的护患沟通,分析其对治疗效果及病情改善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本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4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此加强护患沟通,就护理效果进行组间比对。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糖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强化护患沟通,能有效稳定患者血糖水平,能改善其病情。
【关键词】护理沟通;老年人群;糖尿病;护理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上多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胰岛素分泌相对缺乏而致的糖代谢障碍,往往伴有电解质、脂肪及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现如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再加之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造成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率显著提升。临床针对该病尚未出现治愈方案,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而维持血糖水平平稳,以免长时间高血糖状况对机体造成极大的损伤[2]。因该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对等特点,需提升患者依从性,从而保障治疗效果,但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极易出现漏服或多服等状况[3]。为提升该类患者的遵医行为,加强沟通极,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意识极为重要。为此,本文就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开展有效的护患沟通,对其治疗效果及病情改善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4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60~78岁,平均(67.54±2.17)岁。实验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67.62±2.14)岁。患者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加强饮食与运动方面的干预等,并开展常规健康宣教,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日常生活护理、用药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等。实验组基于此加强护患沟通,内容如下:
        (1)非语言沟通:护理人员需保持亲切,行为举止大方、得体,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保持态度亲切、真诚,适当给予眼神肯定。以抚触、握手等肢体碰触缓解患者焦躁、恐惧等负性心理,促使其切实的感受关怀、尊重。
        (2)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改变,积极主动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掌握其内心真实想法,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同时利用视频、宣传手册、图文等方式,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宣教糖尿病相关知识、治疗方式及定时定量服药的必要性等。及时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给予生活帮助,乐观面对。
        (3)语言沟通: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积极热情的接待,以通俗易懂语言积极沟通,详细讲述入院相关规章制度、治疗与护理流程,促使患者快速熟悉病室内环境,采取有效的语言安慰,尽可能缓解其内心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协助其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耐心讲解药物治疗的目的,指导其降糖药物的服用方式,并宣教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升其遵医行为。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指标包含: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糖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血糖指标组间比对(n=32,±s)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多发的疾病,对人类的机体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4]。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其机体各项器官呈退行性改变,患者记忆力低下,依从性不高,造成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进而影响治疗效果[5]。同时老年患者思维认知能力降低,表达能力减弱,与他人交流反应迟缓,导致部分老年患者不愿开口表达。为此,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但需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还需强化沟通,从而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强化遵医行为。
        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糖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患沟通是人文关怀的护理方式,当临床上受到广泛应用。该方式通过语言与肢体沟通、心理干预等方式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能快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形成相互信任关系;以积极的语言、眼神、亲切的服务态度等协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其对抗疾病的信心,从而强化遵医行为,改善预后。
        总而言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强化护患沟通,能有效稳定其血糖水平,改善病情状况,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亚兰.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169-172.
[2]陈丽冰,姚金梅,林丽敏.护患沟通技巧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7):241-243.
[3]纪文秀.护患沟通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80):287.
[4]高莲竹.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护理的价值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248-249.
[5]韩春艳.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应用护患沟通的临床观察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2):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