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蓉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650041
摘要:目的:实验将分析如何预防多病种传染病区交叉感染,加强细节护理管理,分析临床应用成效。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电脑系统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180例参与试验的患者进行客观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细节干预,对比交叉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交叉感染发生率为1.1%(1/90),对照组为5.6%(5/9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其他不良风险事件上,观察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和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细节护理干预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多病种传染病的交叉感染,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也由此提升了住院治疗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具有可推广价值。
关键词:细节护理干预;预防多病种传染病;交叉感染
传染病患者在我国人数多,且不同病种传染病的治疗并没有绝对地划分住院区域,难以实现单一病种的集中治疗与管理。而院内较差感染则是常见的风险事件,这与护理管理有着莫大的关系,且患者自身对于交叉感染缺乏认识,对于长期住院的患者风险性增加,当发生交叉感染后更是加大的原发传染病的治疗难度,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心理压力上升【1】。故而,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电脑系统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180例参与试验的患者进行客观分组,重点分析细节化护理的应用,现对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电脑系统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180例参与试验的患者进行客观分组。此外,在回顾患者基线资料中,从性别分类上看,观察组有男性46人,女性44人。可得患者的年龄介于19-68岁之间,平均年龄(46.7±5.8)岁,对照组中,则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48例,患者的年龄介于20-64岁,平均年龄(48.4±6.3)岁。本次实验均在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知情且同意情况下进行,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即文化程度、疾病具体分类等内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实验须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隔离管理,在医疗操作上相互独立,注重交叉感染的预防。
观察组则采用细节干预,在病区管理上,首先则是执行隔离制度,对病区进行划分,如污染区、半污染区以及清洁区,并进行表姐。在物品上严格分离,做到定期消毒。此外,可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严重性安排住院位置,制定防护等级。其次,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利用心理学知识安抚患者,减少由于传染病带来的治疗焦虑,积极地面对。在教育过程中,针对诱因、传播途径、治疗、预后等进行分别讲解,以及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患者也由此重视到交叉感染的重要性,提高警惕,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此外,医务人员加强感染防范意识,优化管理制度。除了消毒隔离,还要回收一次性消耗品,以及在接触患者时候的自我保护。对患者家属进行探视工作讲解,特别是潜在隐患,获得家属的理解。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记录患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其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对传染病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数据,正态计量数据用“Mean±SD”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正态,方差齐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交叉感染发生率为1.1%(1/90),对照组为5.6%(5/9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其他不良风险事件上,观察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和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交叉感染属于传染病住院患者常见的风险事件,多数传染病房没有实施单一病种的绝对隔离,多为集中化管理。而患者对于传染病的发病机制认识较少,且在住院期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可发生交叉感染,从而加重病情和治疗难度,为患者带来了更大的治疗负担和心理焦虑。
在细节护理中,我们可以针对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传染病不同于其他类别的疾病,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且传播途径不同,病症不同,传染病患者的治疗压力更多来自于心理焦虑,缺乏对生活的信心。而在住院期间,如何为患者提供周到、全面、细致的护理,可防止感染源传播或者较差感染【2】。在实际工作中,病区防护是传染病小规模隔离的重点,通过对患者病情、病种的专业分析,合理安排患者的治疗病区,可以从根源上进行防控。此外,由于受到环境限制,可以从患者自我健康教育和防护能力上进行提升,如讲解传染病交叉感染的预防要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等,一方面普及了疾病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以及自卑心理。在医护人员的重视下,可以提升对传染病管理的强度和广度,包括了传播途径、污染物、医疗废物、传染源等等,以及控制家属探视,提升治疗安全性【3】。在一系列工作后,总结细节护理要点,分析数据结果,可以将好的一面运用于接下来的工作中。
综上所述,采用细节护理干预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多病种传染病的交叉感染,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也由此提升了住院治疗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具有可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代金杰,于晓莉,楚金东,高银杰,袁月,祁小宝,杨滢,马雪梅,黄顺,金波. 普通传染病区改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区的实践经验[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7):2570-2574.
[2]王传礼,郭晓东,王菲,唐彦,张昕. 新时期提升传染病区医院管理的有效策略[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01):146-148.
[3]李国军,范平,何维新. 传染病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与管理对策[J].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0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