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护理干预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王晶晶
[导读] 乳腺癌已成为女性癌症发病率极高的疾病。

        王晶晶
        邓州市人民医院  河南 474150
                         
        摘要: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女性癌症发病率极高的疾病。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但许多患者术后仍需辅助放疗以提高治疗效果。目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护理干预;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身心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数据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全球乳腺癌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美国妇女的患病率高达12.5%。我国虽然不是乳腺癌高发国家,但该病的发病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高于高发病率约2%的国家,值得关注。现阶段,手术切除是乳腺癌临床治疗的首选,但绝大多数患者术后患肢水肿的概率很高,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功能障碍,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6 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检查诊断确诊为乳腺癌;②接受手术治疗; ③患者及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同意并签字,且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②血液系统疾病;③认知功能障碍;④合并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⑤其他恶性肿瘤。按照抽签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 例。 对照组中,年龄23~74 岁,平均年龄(48.5±9.6)岁;病程1~20 个月,平均病程(10.5±3.2)个月。 观察组中,年龄24~72 岁,平均年龄(48.0±9.2)岁;病程2~21 个月,平均病程(10.2±3.5)个月。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包括入院后病情监测、健康指导、查房、用药及饮食指导。观察组给予术后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通过宣传册、多媒体或强化讲解等方式,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的发生、发展、病因、治疗和预防,强调术后功能锻炼对早期康复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疾病和功能锻炼的认识和积极性。(2) 心理干预。由于患者对疾病的担忧,会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等消极情绪,对治疗过程和疗效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护士应以病人的态度与病人沟通,告知乳腺癌的治愈率高于其他恶性肿瘤,不要对疾病过于担心,要保持正常的心脏,积极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同时,病人解答病人的疑问,消除病人的烦恼,减少病人的情绪波动,提高依从性。(3) 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伸指、握拳、屈腕等手腕运动。第3天,患者进行前臂屈伸运动。第4天进行手触耳和对侧肩关节锻炼。术后2周,逐渐加大运动强度,如肩外展,以及爬壁、压壁训练等。术后1个月,可进行跳绳活动,增加运动强度,提高耐力。具体方法有:1.拓展训练。患者双手平展,头后外展,开闭练习,在此过程中保持肘关节高度;2次肩关节练习。要求患者抬起并伸展患肢,并围绕肩关节进行前后旋转。3爬墙。要求患者面朝墙壁,双脚比肩宽,双手和肩膀与墙壁平齐,慢慢向上移动,上肢抬高;4按压墙壁。将患者的手放在墙上,做屈肘运动。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功能锻炼知识、肩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情况。1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标准:采用自制问卷对患者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总分100分,不低于80分,得分为良,得分为60~79分,得分为良;60分以下为差;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率=(优秀病例+良好病例)/总病例100.00%。术后23个月用专业量角器测量肩关节内外旋、内收、外展、伸展角度。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oflife scale)评价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情绪功能、活力和一般健康,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功能锻炼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功能锻炼知识的掌握度为93.94%,比对照组患者的75.76%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内外旋、内收外展及前屈后伸的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身体疼痛、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职能、活力、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癌作为女性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或治疗不彻底,因此有必要进行放射治疗。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后遗症。会使患者出现肢体运动受限,比较严重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活。病人手术后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病人的整体护理效果。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主要根据患者的心理、身体状况等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通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自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应指导病人放置肢体,在病人舒适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乳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患者数量在逐步增加,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目前,乳腺癌的病因仍有争议,但大量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病并不是随机的。有研究表明,初潮早、未婚、晚育、长期酗酒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乳腺癌在有一级亲属的女性中也相对较高。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乳晕异常、皮肤改变是乳腺癌的典型临床表现,其中乳腺肿块是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的主要诊断依据。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目前,手术切除是乳腺癌临床治疗的首选,患者容易出现皮下出血、积水等并发症,同时也容易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因为,乳腺癌手术需要切除胸肌、部分筋膜等,所以患者术后会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患肢肌肉萎缩等情况。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转化为粘连性肩关节滑囊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必要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研究表明,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高功能锻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4结论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能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晶.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3):155-156.
        [2]马丽梅.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9):250-251.
        [3]崔静,王晓娟.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作用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04):3954+3939.
        [4]陶冶.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影响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229-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