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儿外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 杨燕
[导读] 由于儿童的自身身体素质、免疫能力等各方面的发育情况不同于成人,因此在儿童进行外科手术后的护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杨燕
        普洱市人民医院儿科一病区 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由于儿童的自身身体素质、免疫能力等各方面的发育情况不同于成人,因此在儿童进行外科手术后的护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近些年来随着护理工作的不间断的发展,优质护理服务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小儿外科,此种护理方式是将患儿放在日常护理的首要位置,一切的护理工作都是以患儿为中心,尽全力满足患儿所有需求,从而使患儿及其家长减少各方面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有研究证实,对小儿外科患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地改善其睡眠质量,并且缓解其疼痛症状。为进一步研究此护理方法的有效性,选取我院对小儿外科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儿外科;护理应用
引言
        外科护理具体指在接受外科护理的全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护理手段干预来提高病患的康复效能和几率。在儿科领域,针对外科患儿做好护理工作十分关键。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不适感,同时也能够有效规避并发症的发生,全面提高患儿的康复几率。然而,在实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多种因素局限导致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一定的护理问题,例如,小儿的自我管理意识薄弱,护理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因为患儿的不配合导致护理工作难以规范性的开展,给护理工作的高度执行造成一定阻碍。这样不仅会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造成了紧张的护患关系。因此,为保证针对外科患儿所开展的护理工作更加规范,有效规避常见问题。
1思维导图的特征
        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让人的左右半脑在思维过程中同时运作,最终将思维痕迹在纸上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呈现一个容易记忆的顺应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1]。思维导图的出现,不仅是作为一种教学或认识手段,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知识和对象的新的存在方式,它衍生于对文本、思维想象的形象解读,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对文本、思维想象的再认识,弥补了“文”与“图”各自表达上的不足,体现了语言、文字、图像三者之间密切的关系[6]。思维导图的特点:(1)思维可视化;(2)对思维进行梳理并使它逐渐清晰;(3)解决问题;(4)表现更多的创造力;(5)效率更高;(6)更好地与别人沟通。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4月~2021年2月份收治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盲选的方式划分为常规组和风险管理组,前者对小儿患者实施常规形式的护理服务,后者分析风险隐患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与管理措施。常规组有男25例,女24例,年龄在1~3岁,平均(1.35±0.24)周岁。风险管理组有男24例,女25例,年龄1~3岁,平均(1.36±0.29)周岁。本次研究得到领导层批准和患者家属的同意,因为基本资料不呈现显著差异,所以能进行本次医学分析。
        2.2方法
        参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思维导图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1)指导学习思维导图。临床带教老师向护生介绍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介绍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指导护生自主掌握并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工作。(2)引导护生根据思维导图预习课程。临床带教老师告知护生对临床护理学科进行预习,思考主题,采用关键词列出主要学习要点,合理使用标记和色彩,以明确主次结构,采用思维导图将预习的课程知识点进行绘制。(3)评价思维导图。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对于错误的地方进行更正,对于正确的地方进行鼓励,提高患者自主学习的能动性。(4)评价临床教学效果。临床带教老师采用临床教学质量考核分数、临床护理学考试成绩对护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总结临床带教经验。


        2.3评价标准
        为了可以更好的获得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本次研究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分≥90分判定为十分满意,评分≥70且≤89分判定为满意,评分在70分以下则认定护理服务不过关,家属不能满意护理服务。同时,家属可以在调查表中填写不满意护理服务的地方或者是希望整改的护理方向。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常规组9例患儿家属不满意护理服务,整体满意度为81.63%;风险管理组1例患者家属不满意护理服务,整体满意度为97.96%,数据比较呈现统计差异。
4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临床护理教学理论知识繁多、复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兴趣不高,学习成绩较差,导致临床教学教效果较差。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临床带教质量,促进我院护理更快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健康教育、沟通和授课能力;积极探索创新带教方法,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护理临床教学质量。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简单、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在临床带教工作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相比传统的教学法而言,思维导图根据线条展示各主题的层级关系,整合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并用颜色、关键词加深大脑记忆,帮助临床护生理解临床护理知识,掌握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成绩。本研究显示,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临床护生临床教学质量考核分数、临床护理学考试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p<0.05),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大多数患儿看到医护人员会有惧怕心理,加之疾病因素引起的不适,常表现为哭闹,不配合诊疗、观察、护理,给护理健康宣教增加了难度。利用思维导图丰富的图形及色彩效果,可以吸引患儿注意力。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分别于患儿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前对下肢骨折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出院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出院后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头宣教形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儿住院期间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护理健康宣教,能够帮助患儿及家属安心治疗,减轻焦虑。
        针对护理人员素质薄弱的问题,医院需要在教育培训方面加强思想重视。积极组织培训活动,围绕外科患儿护理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具体的护理工作目标和护理方向进行明确,合理的设置培训活动。为护理人员渗透先进的工作理念,加强安全护理、人性化护理等思想的渗透,从而让护理人员能够对自身的工作职能形成准确的认知,从而端正自身在护理工作中的态度。同时,设置师徒制的培训机制,通过以老带新来实现护理培训得到有效落实。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优质护理在小儿外科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儿术后良好的恢复效果,更可以改善患儿睡眠质量情况,从而为构建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优质护理的广泛推广工作,是全部医护人员值得共同推广的一项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吴东洪,刘利华.思维导图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6):103-105.
[2]乔娇,邓良岑,昝玲丹.思维导图在妇产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4):3429-3432.
[3]冯燕,叶欣欣,李莉,刘琪希.思维导图在骨科护理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22):192-194.
[4]易琦峰,齐梦影,严谨,沈薇,毛平,黄辉,郭黎黎,杨艳.症状引导下的思维导图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8,33(22):72-75.
[5]李丹.思维导图在儿科急诊临床护理的进展与展望[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2):53-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