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与脑血栓症有关吗?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张振杰
[导读] 脑血栓患者中有30%左右会在发病前出现头晕的前兆症状,所以对于大部分高危患者来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头晕的现象,虽然不可认为这就是脑血栓的发生,但也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康复。

        张振杰
        新津区志辉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首先来说,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头晕的产生与脑梗死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一个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表达自己的眩晕症较为明显,每天都有眩晕的情况,但这种现象并不能直接指明患者存在脑血栓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前庭功能损伤而引发机体对于空间定位产生障碍,这种临床症状表现为运动性或位置性的错觉,这种病症通常以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旋转和摆动感为主。脑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多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脑血管病变而引发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这两种疾病,病变位置不同、发病机制不同,并且病理改变也有所不同,所以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
但也并非就是说头晕与脑血栓没有半点关系,在近年来的很多临床研究中表明,脑血栓患者中有30%左右会在发病前出现头晕的前兆症状,所以对于大部分高危患者来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头晕的现象,虽然不可认为这就是脑血栓的发生,但也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康复。

头晕与脑血栓之间的关联
        当脑血栓发生时,大脑内的血流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头痛的情况,由于患者的早期脑血栓病变程度以及病变范围较小,那都是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明显,主要是在夜间、咳嗽的时候,患者会出现一些不适感和头痛剧烈的情况,这种现象,医务人员就需要警惕其是否出现高血压症状。
        大脑的血管受到脑血栓的影响遭到阻塞,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脑血供应不足的情况,而脑血供应不足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主要包含头晕、眩晕的情况,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的洗澡过程中,或者患者突然变换体位,以及早起时或都会影响患者的脑内血液流动状况,这样会导致患者的脑部供血不足而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
        我们都知道老年人会由于机体衰老或者大脑萎缩的情况,出现一系列的活动反应不灵敏,这就会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思维以及行动较为迟钝,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本身活动较为灵敏,如果突然出现反应迟钝的状况,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脑血栓的高危现象,相关的医务人员和家属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保障患者的康复。


        一旦发生脑血栓,人的正常大脑供血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这种现象会对脑细胞以及脑神经系统功能造成影响,这种病理表现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麻木的情况,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示自己的肢体出现麻木或者一侧的肢体发生偏瘫,无法进行移动,这说明患者就可能存在脑血栓的风险。
        
脑血栓是怎么形成的呢?
        正常情况下来说,人的体内含有两种物质,一种是凝血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人体血液内的血小板聚集成块而形成血栓,其主要功能是起到止血的效果,另一种物质是抗凝血物质,这种物质的主要功能是避免血液凝结,避免血栓的形成,起到保持血液正常流通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体的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和抗凝血物质,两者之间呈现动态平衡的状态,不会产生血栓,所以一旦患者出现血管意外,就能保证人体产生良好的止血效果,避免在人体中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人体往往存在血管老化和血管壁受损的情况,一旦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产生的凝血激酶增多,就会导致凝血酶的产生量较多,在这样的状况下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血栓的状况,而如果患者的血糖增高,血液中的糖分与红血球之间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这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组织缺氧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小板的凝聚性和粘度,进而导致患者血栓更加容易形成。
        由血栓脱落所导致的栓塞被称之为血栓栓塞,由于血栓栓子的来源和大小有所不同,对机体产生的栓塞部位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部位出现栓塞,会导致患者机体出现不同的病理表现。临床上常见的栓塞类型包含肺动脉栓塞、体循环栓塞等。在患者发病前,患者曾经可能存在肢体运动不良和运动不灵敏的情况,少部分患者会出现眩晕以及视物模糊的病理表现,患者往往在睡眠和晨起时发病,患者在发病后患者出现昏迷或者死亡。
        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来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乏力、头痛、头晕以及记忆力减退和反应迟钝的病症状况,或者患者本身就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原发性疾病,这种现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风险,哪怕只有一种症状,相关患者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进入医院接受凝血功能和血液黏度等检查确认自己是否已经处于血栓前状态,这样才能选择积极的方式予以治疗,避免悲剧的发生。
        
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怎么预防脑血栓?
    首先来说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风险因素,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尤其是老年人一旦被确诊,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坚持用药接受治疗。除此之外,在进行用药时,需要按照医师的要求定时用药,并且按照医嘱进入医院进行复查,这样能够有助于降低脑血栓的形成。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做到心情平和,如果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良好,这样也就大大降低了脑血栓事件的发病率。而在一些饮食的选择时,需要选择低脂、低盐和低糖的饮食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尽可能减少动物内脏的摄入。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裨益,是预防本病的一项积极措施。同时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