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军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引言
超声检查应用超声波的声学特性,对人体组织和器官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临床上多普勒效应设备,让人体血液流动可视化,促使超声检查从人体结构评估改进为功能评估,加上超声探头工艺的进步以及晶片制作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检查也能够很好的应用于显示人体精细结构,这也就使得超声检查成为了医生和患者信任度极高的影像检查方式,在腹部脏器、心脏和血管、妇产科和小器官检查中均可使用,同时也使得超声造影技术和介入性超声这两种新型超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也愈加广泛。
1.超声应用于腹部脏器检查
腹部脏器检查中可使用超声技术,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膀胱、子宫等位于腹腔中的脏器均可借助超声技术进行检查。超声技术可检查这些腹腔内脏器的大小、形态,根据超声波探测回声形成的声学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用用于诊断脏器病变情况,还可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查脏器血流撞他爱,根据血液供应异常判断病变。进行腹部肝胆胰腺脏器超声检查,需要空腹减少气体干扰,检查膀胱前需要让患者饮水憋尿,充分充盈膀胱已获得准确的超声影像。
2.超声应用于心脏和血管检查
心脏和血管检查中也可使用超声技术,针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超心动图在其住院治疗中属于常见检查项目,应用超声心动图可以了解到患者心脏大小、形态、结构以及功能,根据患者各部分心室和瓣膜血流情况可判断患者心功能,对于失代偿期前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意义重大。借助超声技术进行心脏功能检查,可及时发现器质性病变、心包积液以及其他异常病变。针对血管结构异常、狭窄和栓塞患者,超声技术诊断正确率较高,有利于患者快速接受对症治疗,改善预后。
3.超声应用于妇产科检查
妇产科患者较为特殊,超声无创无害检查优势使其在妇产科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产科检查中,推荐孕妇首选超声检查。在先天畸形胎儿筛查中,三维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应用三维超声技术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可以准确筛查出先天畸形患儿,可有效实现优生优育。此外,三维超声技术在预测妇科疾病方面作用显著,能够对各类妇科疾病进行精确检测。以子宫内膜癌为例,临床上使用三维超声技术可准确测定子宫内膜癌患者癌变具体容积大小,有利于医生制定最佳临床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疗效和预后提升意义重大。
介入性超声技术在妇产科中应用范围也较广,该项超声技术属于新型超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妇产科临床中的注射药物、穿刺活检以及经阴道宫腔镜手术都离不开介入性超声技术,应用介入性超声技术可实现准确检测,提高上述医疗操作的安全性。随着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加上社会因素影响,接受试管婴儿技术人群将会越来越多,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进行穿刺取卵的安全性较高,患者取卵后的不良反应风险也会降低。针对盆腔肿块患者病理取样,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可准确提高穿刺正确率,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理学临床诊断信息。孕妇接受羊水检查时,使用介入性超声引导,可以实现准确穿刺,可有效保护胎儿免受穿刺针伤害。采取介入性超声结合上述操作能够对妇产科超声检测水平起到辅助提升作用,对于临床诊断价值极高。妇产科疾病诊断过程中涉及超声造影技术。例如卵巢肿瘤疾病,使用超声造影技术进行观测,可以取得较好的诊断数据,便于主治医生制定最佳治疗策略。
4.超声应用小器官检查
针对小器官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也可应用超声技术,医学技术的进步让超声检查设备精密性不断提升,高频超声探头的应用可有效提高人体组织与器官微小病变诊断敏感度,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超声检查确诊。例如单纯性急性阑尾炎,该种阑尾炎病变程度较低,借助高频超声探头诊断正确率显著提升,同时甲状腺微小结节病变也可应用超声检查。肌肉骨骼、关节、神经、淋巴结等小器官,均可使用超声检查技术,可有效显示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和供血情况。
5.超声检查新技术
介入性超声属于新型超声技术一种,接受实时监视,利用导管、导丝或者消融电极,引入人体诊断病变,可用于病理学活检取样和局部治疗。介入性超声在超声检查上进一步发展,实时监测可提高检查准确性,除诊断功能外还可用于临床治疗。
超声造影技术,在常规超声检查基础上,检查者需要在周围静脉中注射超声造影剂,对比超声造影剂灌注部位和周围组织接收声波阻抗差,可有效鉴别微小病变。该项超声检查技术属于新型超声技术,可实现对人体组织器官的微循环精准观察,伴随着微灌注和超声造影剂的改良,超声造影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诊断和治疗肝脏疾病过程中,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可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肝脏组织病变信息,便于主治医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超声造影技术最为显著的优势在于能够清晰显示出组织器官微灌注情况,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肿瘤血管临床评价中。
6.结束语
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超声检查为二维超声,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长足发展,三维超声、介入性超声以及超声造影技术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型超声技术的应用,可为疑难疾病的诊断提供精准的检查依据,对于临床医疗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效应。
作者简介:何大军(1970.7-),男,汉族, 四川达州市人,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波医学副主任医师,医务科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