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创伤需要做哪些检查?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   作者:张泉
[导读] 颅脑创伤属于较为常见的颅脑损伤,这种病症发病后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较重,因为颅脑创伤一般都是突然发生,而且大部分都是因外界暴力因素而导致,所以很多患者没有准备。

        张泉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颅脑创伤属于较为常见的颅脑损伤,这种病症发病后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较重,因为颅脑创伤一般都是突然发生,而且大部分都是因外界暴力因素而导致,所以很多患者没有准备。颅脑创伤除了会对患者产生一些脑实质的创伤性影响以外,还会使患者存在多种后遗症,如果损伤的患者的脑神经区域,则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躯体症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一旦发现入院患者存在颅脑创伤就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抢救。
        那么颅脑创伤的患者需要进行哪些检查呢?对颅脑创伤的检查工作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其一就是靠直接的观察。颅脑创伤患者一般都是因外界的突然撞击等导致的脑实质创伤,很多患者都有明显的外伤,所以通过直接观察,可以确定患者颅脑创伤的具体损伤部位,也能了解损伤的具体状况和严重程度。但是通过直接观察不能确定患者脑实质损伤的程度和病变程度,也无法判断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以及颅脑内的具体损伤表现。所以对颅脑创伤患者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目前对颅脑创伤进行影像学检查可用的检验手段主要包括颅脑CT检查和颅脑磁共振(MRI)检查。
        (1)关于颅脑CT对颅脑创伤的检查。
        颅脑CT是进行多种颅内科疾病检查和诊断的手段,这能够在检查的过程中对颅脑疾病的具体表现进行定性,同时还可以进行定位诊断,因为颅脑CT具有较快的成像表现,所以在临床诊断时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通常在对患者检查的时候都需要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颅脑CT要从颅脑顶部一直到颅底进行扫描,一般设置听眦线,常规设置轴扫描模式,管电流/管电压=180mA/120kV,层间距=5mm,层厚=5mm,重建薄层层间距=10mm,重建薄层层厚=2.5mm,重建薄层=5mm。通过这种方法对患者的具体表现进行检查。
        通过CT检查能够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诊断和定位,如果CT检查显示患者存在进展性的颅内出血,就能说明患者病情存在加重。有临床调查得出,患者因颅脑创伤而导致硬膜下血肿时,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会超过80%,如果患者出现硬膜外血肿,则病死率能达到60%以上。最近这些年,急性颅脑创伤的患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并且达到了21%~47%,所以这已经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基于此我们得出,积极的对患者进行颅脑CT的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是否合并有进展性的颅内出血,并且能观察到颅内出血点的具体状况。
        有临床研究进行颅内CT检查的时候得出,通过颅内CT检查颅脑创伤的患者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颅内进展性出血,这为临床治疗工作可提供科学依据。也有临床研究在对颅脑创伤患者通过颅脑CT检查的时候发现,通过颅脑CT能够准确的发现患者是否合并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情况。经过分析得出,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与颅脑创伤患者合并进展性出血存在必然联系。而对患者进行CT检查,首次CT检查时间对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基本得出,及时有效对患者进行颅脑CT检查对于急性颅脑创伤的患者而言十分重要,这能够帮助患者排除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出血,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脑实质的损伤等,为患者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了依据。
        (2)关于颅脑MRI对颅脑创伤的检查。
        颅脑MRI可通过敏感加权成像系统来对患者进行诊断,在诊断时主要是通过利用组织间词敏感性的差异来实施,可以建立脑部血管图像,这就能有效的在诊断当中发现患者是否存在颅内病灶,能够检查患者的微小病灶和出血点,确定出血点的部位,还能评估病症的严重程度,了解颅脑组织变性等。其诊断相对于CT而言效率更高,而且诊断的图像更加清晰,可以为临床的治疗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但相对来说颅脑MRI的诊断的费用更高,所以这就导致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和推广,特别是对于一些基层语言而言,颅脑MRI的诊断普及率较低。
        通过颅脑MRI对患者进行诊断,首先要对头颈部进行固定,垫上海绵垫,协助患者以仰卧位接受诊断。诊断时应用权卢正交线圈,然后再设置各项参数(一般是将重复时间TR设置未27~30ms,回波时间TE设置为20ms,视野FOV设置为192×256mm,矩阵设置为256×192,层厚设置为2mm,层间隔设置为0,而扫描时间设置为200s),在进行诊断时要对病灶的具体特点、形态和部位等进行记录。
        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颅脑MRI诊断不同于颅脑CT,因为颅脑CT的诊断主要是具有较好的空间成像能力和时间辨别力,在诊断当中可通过多平面的成像,具有较高的图像清晰度。颅脑CT诊断主要能够观察患者颅脑病灶的具体位置和形态,可以方便医生全方面的了解患者的生理解剖结构,以此来提升诊断性和安全性。而且颅脑CT诊断迅速、覆盖面广、安全性高。而颅脑MRI诊断则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和T2加权成像和质子密度不同,可以利用组织之间不同的敏感性来获取图像,成像的关键取决于磁敏感物质。所以在诊断过程中,可通过对比周围血管和组织的位置来获取两种不同的图像,包括相位图像和幅度图像,这样就能有效的对比分析,并做融合分析。
        通过颅脑MRI诊断颅脑创伤能够表现出连续性的脑血管图像,这样就有助于对一些隐匿性的血管疾病进行判断,还能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脑出血等微小的病灶,检测到含铁黄素、脱氢血红蛋白等代谢物质,因此其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更高,灵敏度明显更好。所以利用这种诊断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可有助于病情整体性的评估,也能分析发病的原因,对促进机体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以对颅脑创伤患者通过颅脑MRI进行诊断,可通过利用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序列成像等众多的优点来体现出其诊断的价值。颅脑MRI具有多种功能和序列,存在多种成像技术,通过多种颅脑MRI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随着颅脑MRI技术的不断发展,扫描时间也不断的缩短,所得图像的分辨率不断的提高,相补充的功能也不断的增多,所以将MRI应用在对颅脑创伤诊断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而且也有临床研究表明,颅脑CT和颅脑MRI可互为补充。如果颅脑CT没有发现或者无法显示出患者具有清晰的病灶,或者颅脑CT诊断出的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不相符,那么对患者实施颅脑MRI诊断就能获取更多有利于对患者病情诊断和治疗的信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