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仕川
青川县中医医院,四川省广元市628100
说起高血压,想必多数的患者都有这样的疑问:“每天都吃降压药,怎么血压还是忽高忽低”?就如同上周就诊的张大爷一样,他的高血压病程已经很久了,平时都是自己在外面买药吃,听身边的高血压朋友说这病不要紧,不需要去医院,哪个哪个药不错,张大爷就去跟风买哪个,就在几个月前,张大爷身边的高血压朋友就发生了脑中风,可张大爷却认为是气候的原因导致的;就在几天前,张大爷出现了头晕、胸闷的感觉,张大爷的女儿买了个电子血压计,结果发生张大爷的血压忽高忽低的,但张大爷却不信,认为是电子血压计不准,于是去诊所量了几次后,发现血压确实波动较大,时高时低的,而且诊所的医生还告诉张大爷,忽高忽低的血压非常危险,特别容易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就像张大爷身边那个突发脑中风的高血压朋友,就是因为没有控制好血压导致的。
通过这个案例,相信大家应该都了解了,高血压并不是吃上降压药就“万事大吉”了,还需要定时进行血压的检测,而且服用降压药也有非常多的“学问”,如果没有正确的服用降压药,那么控制高血压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会导致病情加重。很多患者坚持用药,但血压却总是忽高忽低,很有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降压药不合适: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降压药有钙离子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以及利尿剂等。虽然这五类药物都可以用作初始治疗,但还是需要患者先就医,让专科医生对是否合并临床疾病、是否存在危险因素等进行综合评估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一般患者常规剂量即可,不过老年患者初始治疗时,一般需要使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然后逐渐增加,直至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压至合理范围的时间一般为4周或12周以内;长效的降压药能够有效控制晨峰以及夜间的血压,建议优先选择,而短效的降压药虽然起效较快,但无法长时间持续降压,导致血压波动的幅度较大,忽高忽低的,就像做过山车一样,会导致动脉血管受损加重,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例如: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易造成生命威胁。
2、用药时间不合理:正常的血压有非常明显的昼夜节律,一般上午6点至10点为高峰,下午的4点至8点为高峰,而夜间的血压会明显的降低。
大多数的患者都有晨起高峰,也就是早上的6点到10点间,血压会增高,如果此时的血压控制的不好,那么就有可能会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高血压患者在用药前,需要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的检测,看自己是否有晨峰血压,并调整用药时间。如果有晨峰血压,那么早上吃药应在饭前,空腹服用对胃粘膜刺激小的降压药物,例如:地平类、普利类、沙坦类等。
3、没有筛查高血压的病因:如果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不佳,血压忽高忽低,不稳定的患者,一定要筛查高血压的病因,查看是否有继发性高血压,也就是说,需要筛查看高血压是否是因为其他确定的疾病所导致的,比如: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如果筛查确定存在上述的疾病,那么降压药的使用很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筛查发现肾血管严重狭窄,那么此时患者如果服用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药,那么则非常有可能会导致肾功能的严重衰退,甚至诱发肾衰竭;再比如有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在使用了降压药后,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的现象加重,甚至发生低血压昏迷。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先接受病因筛查,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用药、调药、换药。
除了上述药物因素导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忽高忽低外,还有下面即将要介绍的一个非常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重要因素—心理因素。
虽然高血压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但事实上却是诱发心脑血管病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诱发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良的情绪、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病因。如果心理、情绪、身体长时间就处于压力之下,就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体内会大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儿茶酚胺,使全身的小动脉收缩发生痉挛,外周的阻力增加、钠潴留,从而诱发高血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的不顺、烦恼、困惑、失落等,而这些不良的情感因素均会导致不良情绪的发生,如:郁闷、愁怨、愤怒、哀伤等,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严重影响,此时就需要正确的疏导与发泄,如果长时间产生这些不良的情绪而得不到发泄,那么各种疾病便会“登门拜访”,特别是高血压、神经衰弱、冠心病等。因为大脑皮层调节着我们的情绪,而且与垂体、丘脑等又有紧密的联系,而这些又是控制内分泌腺功能以及内脏器官的中枢,所以呀,情绪上的变化,会导致中枢受到刺激,如果长期受到刺激,便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所以,高血压患者应调节好自身情绪,如遇烦心,及时宣泄,同时高血压患者的家人们也应给予患者理解、关心,以纠正患者忽高忽低的血压,维持血压的平稳,再配合科学、合理的降压药,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减少血压对机体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