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
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随着目前气温逐渐变冷,凛冬将至。寒流来袭后,很多中老年人由于其自身免疫力较低,抗寒能力下降,这个季节也成为诸多疾病蔓延的温床。从医学角度分析,当冬天到来气温会迅速下降,仍处于这种环境下时他们的血管收缩能力则会进一步增加。这样的话,就会导致人的血压异常上升,无形中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病率,那么脑卒中到底是什么呢?而且他又是如何形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深入的对脑卒中进行一次全面认识。
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在生活中也被大众经常称之为“中风”,医学上将其判定为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这种疾病一旦发病时十分迅猛,很多患者往往前一秒还在正常活动,突然便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作,所以又可以被称之为“脑血管意外”。再进一步分析时可以发现,卒中患者在已存在各类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最为常见,其诱发的原因可能由于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者破裂导致。发病后会对患者的脑部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进而致使其肢体功能瘫痪。危害性十分巨大。
二、脑卒中如何形成?
既然想要深入的了解脑卒中,那么首先要认识到该病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在以往大量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导致脑卒中发病的原因其实尚未得出统一定论,也就是说该病并非由一种单一的原因所致,往往是由于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才发作。因此在大量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导致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各类心脑血管类疾病,例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另外如果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人群,他们发生到脑卒中的几率同样较大。
三、如何早期发现脑卒中?
及早发现脑卒中风险十分重要,如果能够及时识别早期脑卒中病症迹象,就近选择就医,采取必要的预防治疗措施,就能够极大程度的减少病症发作的危险,避免其病症加重。目前国际上具有快速检测脑卒中风险的FAST评估标准。F代表face,脸部;A代表arm,手臂;S代表speech,语言功能;T代表time,时间,当患者面部出现口眼歪斜、言语含糊不清、四肢麻木等症状迹象时,即表明患者可能较大程度已罹患脑卒中,需要即刻联系急诊救助,尽快送往医院接受抢救,避免浪费黄金抢救期,延误患者病情。
四、脑卒中能不能防治?
脑卒中这种疾病在临床中缺少特效的根治措施,但是该病完全可以通过预防来防止或减少其发生。在预防过程中我们应当一改以往不正确的作息规律,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运动观念,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如果说患者体内已经出现病理性变化,例如在进行诊断或体检时,医生告知其颈动脉斑块已发生堆积,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加强预防脑卒中的意识,定期前往医院对疾病进行检查,通过早期诊断来发现疾病问题,必要时听从医师建议,选择早期治疗,这是有效防止脑卒中发生的关键所在。一旦发生后患者的脑组织大约在三个小时后,将会出现坏死,如果在这一时间内无法进行有效救治,据以往大量的研究统计,多数患者会死亡或终生性瘫痪。
但可惜的是目前从临床治疗显示,在脑卒中发生后,全世界范围内大约只有不到1%的患者能够在发病三小时之内取得及时治疗,而这一数据在我国可能低于万分之一,由此可见,很多人在生活中对于脑卒中的认识仍然较为片面,尚不清楚该病发作后何时才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也导致疾病无法得到早期治疗,当然还包括基础的医疗设施等诸多因素制约,然而只要患者加强对脑卒中知识的了解,能有效降低个人因素而导致的延误治疗。所以对于脑卒中而言,虽然其疾病,十分危险,但是发生后仍然不能过于紧张,大家一定要知道该病如果能够及早取得治疗,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完全可以恢复,甚至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五、为什么在生活中脑卒中的发病率,难以得到控制?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脑卒中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而我国近年来老龄化进程加剧,随着老年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此病发病率一直以来呈高发趋势。抛开这一问题具体分析来看,很多出现脑卒中的患者,在发病之前的生活方式十分不健康,另外错误的生活观念也是导致脑卒中高发的一项重要因素,尤其在我国居民中,长期以来所养成的生活习性,实际上是有很多误区,例如饮食、运动、喜好等。像某些地区的饮食偏向于肉制品或油腻食品,生活兴趣方面,流行打麻将的久坐的活动,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导致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在合并心血管疾病史也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这些疾病又可以被称之为生活行为方式病,它涉及到的层面十分广泛,基本覆盖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甚至很多人对它的普遍性已经习以为常。个别人甚至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早已养成,而且是代代相传,并不见得他对健康的影响有多么重要。所以这些错误的观念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成为当前社会中的隐形杀手。
六、什么是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在脑卒中预防中。一级预防指的是发病前的干预,强调人群通过早期是改变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从而降低各类危险因素出现的风险。如果人群能够长期坚持一级预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脑卒中发作或者推迟该病的发病年龄。而二级预防则主要针对已出现脑卒中征兆或者已出现脑卒中的患者,他们所要做的是通过合理预防来降低脑卒中再次发作的可能性,而且在预防时也更加强调针对性,需要掌握自身存在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效果方能更加显著。
整体来看,脑卒中对于中老年人群的危害极大,尤其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时,他们出现脑卒中的风险远比普通人群更高,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卒中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以此来提
高自身的预防能力。还有部分已发生脑卒中经抢救存活的患者,或许在生活中病情已趋于稳定,但仍然需要长期坚持服药,不可心存侥幸,这是防卒中发生的一项最重要措施,在两者的配合之下,方能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
七、脑卒中的后遗症
脑卒中临床上的治疗方法诸多,经过有效治疗之后,八成以上患者能够实现基本痊愈,不会受到后遗症影响。但是仍有少部分严重疾病患者存在后遗症风险。那后遗症主要包含哪些症状呢?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为偏瘫,使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言语功能障碍,口齿不清,自己想说的话无法自主表达清晰;另外在认知功能上也会存在一定局限,具体临床表现为患者记忆力逐渐减退,经常在较短时间内忘记诸多事项,理解能力也出现一定程度偏差;再者可能还会出现精神抑郁、焦躁等症状。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减轻后遗症的影响,以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