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斌、李峰、刘航
陕西华山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710000
【摘要】文章通过对黄土富水地区软弱路基综合治理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多方面的有效有效的促进对黄土富水地区软弱路基综合治理技术的发展,更好的提升道路工程施工的建设水平。
Study 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oft Subgrade in Loess Water-rich Area
【 Abstract 】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yellow soil rich water area soft subgrad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echnology carries on the thorough research, through many aspects of the effective promotion to the yellow soil rich water area soft subgrad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tter promotes the roa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level.
【关键词】黄土富水地区软弱路基综合治理施工技术;盲管;填料配合比
【 Key words 】 loess rich water area soft subgrad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Blind pipe;Filler mix ratio
我国道路的建设目前对软土、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处置措施,但对于延安南泥湾这种长期受地下水及河水冲刷浸泡,且沼泽、河流、淤泥较多的区域仍不适用;为此,对于黄土富水地区软弱路基综合治理施工技术必须深入研究,可有效提升该区域道路修建技术,为同类地质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
1.黄土富水地区软弱路基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1道路路基填筑完成后,路基内地下水无法排出
在道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道路路基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道路路基的质量直接决定道路施工的整体质量。在一般软弱路基处理中,我们常使用换填法,对较为严重区域进行抛石挤淤,将道路路基稳定好以后,再逐层向上填筑。但这种方法未考虑南泥湾地区地下水水位,该地区地下水水位整体偏高,填筑完成后致使路基长期浸泡在水中,受到地下水及河水冲刷浸泡,那么该段路基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不均匀沉降,甚至是发生塌陷的情况,在实际使用中严重影响道路强度。
1.2换填石料搭配不合理
在石料换填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施工单位在换填时,通常情况下只凭借着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进行主观判断,没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分填料进行填筑,换填石料的配合比具有很大的影响因素,不同粒径的石料进行搭配会对路基的结构稳定性造成不同的影响。同时,由于换填过程中底部软基经常性扰动,也会造成换填完成后出现裂缝、沉降等问题,减少道路的使用寿命。
1.3临近河道段未进行防护
对于黄土富水地区,道路两侧常见沼泽、湿地等富水区域。通常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忽略两侧的防护,或使用干砌片石(块石)挡墙进行防护。长期使路基浸泡于水中,随着水位的上涨和下跌就会对道路路基造成严重的冲刷,再加上通行后的车辆动态荷载,遭受外力冲击后很可能会使路面出现裂缝或塌陷的情况。
2.黄土富水地区软弱路基治理技术的应用
2.1施工前准备
在开展黄土富水地区软弱路基换填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要根据招标方具体要求和施工目标制定合理且完善的施工方案,细致勘察所要施工路段的现场情况,勘察施工路段的具体地质条件,包括该路段是否有其他单位所建造的地下管网、该段的软弱质土及常水位情况,以确保路基换填施工避开周围管线且根据地下水位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施工方案。以充分的前期准备为基础,顺利开展路基换填及后续工作。
2.2路基排水措施
在该区域路基换填施工过程中,现场人员要随时注意记录实际水位高度及换填深度。根据换填深度在适当位置埋设盲管导流,与当地农田排水系统及临近河流相连接,及时将透水路基内积水引流排出,降低道路路基换填范围内的地下水水位高度。在确保将水位控制到道路一米以下时,开始进行后续的填筑工作,保证路基填筑工作不受地下水水位影响。
2.3换填石料配合比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换填材料配合比一定要严格要求,为增强地基的区域稳定性,避免换填后出现翻浆及空洞现象,增加结构稳定性,换填石料的配合比具有很大的影响因素。在南泥湾红色文化小镇市政工程中对换填石料级配进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20-40cm粒径和10-20cm粒径配合比为1:1.5的道路结构承载力更高,且施工成本较低。对换填深度大于2米的区域,使用毛石换填1米后再用石渣密实,后续每填筑50cm毛石,便使用一层石渣进行密实。对比以往施工时使用毛石将换填区域换填完成后,直接使用石渣进行造面,这样道路结构承载力更高,且施工成本较低。
3.黄土富水地区软弱路基治理技术的应用
3.1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目前在针对软弱路基治理施工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机械换填施工,但对于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及机械设备质量的管理不够严格,必须要严格控制现场机械设备的质量以及提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避免在施工中受到机械设备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员工安全意识,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此外,对于黄土富水地区软弱路基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要严格按照施工管理相关要求。
3.2保证合理的施工工序
黄土富水地区软弱路基换填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工序的管理。尤其是现场施工人员,必须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全面的了解施工全过程,做好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保证人、材、机等设备都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其次,要注意原地下管网的位置及该施工区域常水位线,避免出现破坏管网及现场排水问题而影响整体施工进度。第三,现场施工过程中应及时与设计及勘察单位交流,避免出现设计与现场勘察不一致而造成设计返工,影响现场施工进度。
3.3保证施工人员素质
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在黄土富水地区软弱路基换填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决定工程质量的高低。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而另一方面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展开系统性培训,特别是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学习,要在现场能发挥好他们的技术指导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黄土富水地区软弱路基综合治理施工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该区域道路施工的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重视。在道路建设中,只有充分认识到黄土富水地区软弱基础层的特性,加大对黄土富水地区软弱路基综合治理施工方法的应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路基承载力,为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路基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