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明诚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近几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的发展学迅速,为了能够加快工业的发展不惜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会在大气层中形成酸雨,这样当降雨的过程当中就会污染土壤环境,同时,工厂在生产的过程当中还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污染了土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私家车的数量逐渐增多,汽车在行驶过程当中排放的尾气为有害气体。被污染的土壤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间接性的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
关键词:土壤现状;污染修复;解决措施
净化污染土壤是道路艰难、漫长的过程,研究复杂,某一种单独的修复技术肯定会有局限性,降低修复效率。因为不同的污染物质的自身特点、具体的土壤环境、不同的修复技术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开展的、不同的修复技术相互缺少联系,这是单一的物理的、化学的或者是生物的修复技术自己无法完成的,单种的修复技术不能将全部的土壤污染物降解,因此需要根据土壤的具体环境选择不同的修复技术的综合应用,制作符合具体污染土壤环境、各类方法联合的新型修复技术,从而完成完全修复污染土壤的任务。
一、 土壤污染现状
1、土壤污染概念概述
所谓土壤污染,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主要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进入到土壤当中,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引起土壤发生质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发出恶臭的味道。然而在《环境学科大辞典》中却有着另外一种解释,土壤污染指的是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者是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进入土壤当中,引起土壤性质恶化以及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我国环保总局对土壤污染的定义为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并金额造成农作物某一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
2、土壤污染现状分析
现如今,我国土壤污染严重,从以往的隐性存在转变为如今的显性存在。土壤污染及其治理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就城市污染而言,根据有效调查数据显示,长江以南的城市重金属污染程度不断加剧,尤其是汞、铅以及镉所带来的污染最为严重。关于土地污染问题,根据国土资源的地质环境部门调查数据显示,中度污染耕地已然超过了5千万亩。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为此,有必要重视起土壤污染防治。值得注意的是土壤一旦被污染,不仅仅需要长时间恢复,还需要较好的修复技术。除此之外,部分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
二、土壤污染的危害
1、土壤污染导致生物品质不断下降
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土壤污染除影响食物的卫生品质外,也明显地影响到农作物的其他品质。有些地区污灌已经使得蔬菜的味道变差,易烂,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农产品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也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
2、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3、威胁生态环境安全
土壤污染影响植物、土壤动物(如蚯蚓)和微生物(如根瘤菌)的生长和繁衍,危及正常的土壤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不利于土壤养分转化和肥力保持,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发生转化和迁移,继而进入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影响其他环境介质,可能会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
三、土壤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
1、化肥、农药污染
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当中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样不仅会对农产品产生一定的污染,还会对土壤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
虽然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当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会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如果使用的量过多或者是长期使用的话,不仅会影响到土壤自身的肥力,还会使农作物的食用安全性降低。
2、放射性元素污染
随着核技术的快速发展,核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科研领域以及工农业等领域,这样就会增加土壤中的放射性元素。土壤中的放射性元素主要来源于大气层当中含有地核实验之后产生的气体,气体当中是含有的散落物会通过自然降雨或者是刮风飘落等途径进入到土壤当中,并且被土壤所吸附,这样土壤当中所含有的放射性元素着就会随着增长,所以土壤当中所含有的放射性元素残留时间越长,对生物链和食物链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固体废物污染
土壤的固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的固体废物以及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在日常生活过程当中人们将没有经过处理的垃圾随意堆放在土壤上,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就会增加土壤当中的重金属活性。同时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会使用地膜将其复盖,如果使用完成之后不能进行及时的回收处理,也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
四、土壤修复技术
1、固化/稳定化技术
固化主要是将污染土壤转化为固态形式,将污染物封装在结构完整的固态物质中的过程。稳定化是通过降低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该技术的费用比较低,所需设备方便转移,凝结在固体中的微生物难以生长。处理周期一般在6-12个月,污染物去除率能够达到90%。
2、热脱附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加热形式将土壤中的挥发性或半挥发性污染物挥发或分离到气体处理系统,然后再通过焚烧、吸附等方式进行进一步处理。处理周期一般在1-12个月,污染物去除率能够达到90%。
3、生物堆技术
该技术适应性强,可以在污染场地处理,也可以将污染土壤搬运后集中处理。其修复的效果显著并且成本低、人工少、操作便捷。经生物堆处理后的土壤,可以通过植物修复进一步进化处理,达到农业土壤的使用标准要求。处理周期一般在1-12个月,污染物去除率能够达到75%。
4、植物修复技术
该技术成本较低,不会带入新的污染物,并且绿化周边环境,对空气质量也有改善作用。但相对于物理化学修复技术而言,植物修复技术过程缓慢一般要24个月,效率也比较低,污染物去除率一般不超过75%。
5、超声、微波加热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超声空化现象所产生的机械效应、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对污染物进行物理解吸、絮凝沉淀和化学氧化作用的处理,从而将污染物与土壤颗粒进行分离,并在液相中把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或者容易易降解的小分子化合物。一些研究采用微波对土壤中的污染物物理解吸并采用化学氧化把污染物全部去除以达到土壤净化的目的。超声波也可被应用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研究证明,微波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修复方法。
结论
经济的发展以环境为代价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化。同时,土壤修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某区域土壤的现状调查,了解土壤污染情况。
并通过对几种土壤修复技术的分析,结合土壤污染复杂性,需要更先进的土壤修复技术,能更短周期、更高效率地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连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环境与发展,2017(5).
[2]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山西农业科学,2017(4).
[3]王婷,常高峰.重金属污染土壤现状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与发展,2017(01):55-58.
[4]李双双.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研究前沿与展望[J].吉林农业.2018(03)
[5]周际海,黄荣霞,樊后保,田胜尼,李宗勋,姜伟,李特,高琪.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