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晓宁
金秀瑶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545799
摘要:建筑师从古至今都是物质空间环境设计创造和工程实现的最主要的力量之一。无论是他们接受的专业训练,还是自身的专业稟赋,都会让他们对于诉诸感官的空间环境信息及其特性非常敏感,比如形体、空间、尺度、色彩、肌理、植被、地形地貌等等。而这些信息恰恰是塑造一个良好聚落环境的重要因素。建筑师群体善于感知这些外部空间环境信息,并能够对这些信息以设计要素的形式加以整合,进行创造。总而言之,建筑师具有城市空间组织的艺术想象和设计能力,善于把握地形地貌、生物气候等条件赋予的城市视觉环境特征,因此建筑师群体的存在是创造中、微观尺度高品质公共空间和人居环境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重要性
引言
由于所受到的专业教育具有原创概念优先、形态设计为主的特点,建筑师群体需要结合更加宽泛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系统协调的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地理学以及工程科学的优势特长,才能真正将中国的城市设计实操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1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建筑设计作为城市建筑工程建设的事前准备工作,常通 过图纸、文字的方式进行,如果建筑图纸出现问题,则该建筑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以及建设完成后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问题,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区域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功能划分,城市开发首先进行建筑、道路的规划,包括住宅区、城市中 央商务区、学校等。
2城市城市设计工作发展现状
2.1城市设计在彰显城市特色方面存在不足。
现在很多中心城区城市设计、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以及各专项城市设计,但部分编制成果提出的城市形象定位不准,缺乏对地域特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存在与地域特色文化脱节的现象。
2.2城市设计管理与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城市设计尚未贯穿规划实施管理的全过程,虽然现在很多城市按要求已建立了公共参与相关制度,但参与形式简单,环节有限,缺乏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和论证,公众参与效果不佳。
2.3人才短缺
城市设计对建筑师的工作领域也不应当管理得过细。我很早就认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应当有着“松弛的限定”和“限定的松弛”这两层关系。建筑师应当在工作中主动了解区域特色与上位规划的要求,并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手法予以回应;城市设计也不应对建筑设计矫枉过正,否则就会出现统一街道标牌、统一开窗形状这样的荒谬规定。
3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3.1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建筑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在城市规划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城市规划对城市建筑设计有着一定的把控和限制。在定位城市建筑之后,由于城市空间的复杂性,并且涉及很多方面,如道路、建筑环境、城市居民区占地面积、基础设施安排位置等,这些作为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主导城市设计;另一方面造就城市设计的多元发展。城市建筑设计必须具备可行性,以科学的规划作为指导,促进城市多元化、合理化形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城市建筑的可行性、合理性。
3.2建筑设计满足城市建筑的保护需求?
城市建筑是时代精神的重要代表,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也有不小区别。很多城市的历史建筑见证了城市的发展过程,也体现了城市的人文精神内涵。在这种背景下进行城旧城区改造规划设计,应该重点关注城市各类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有代表意义的城市历史建筑,可以剔除其结构老化部分让旧建筑的原有风貌得以保持,同时工作人员可以仿制修补历史建筑的装饰构件,从而使城市历史建筑的人文历史得以延续。要让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融入历史感和时代特色,让城市人文景象独具特色;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城市有更深的感情,从而喜欢上这座城市,离不开这座城市。
在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的具体工作中,往往需要拆除历史建筑周边的不少违规建筑,当工作人员将这些违规建筑拆除后,还要加强城市历史建筑周围环境的治理,使城市历史建筑得到重新设计和定期维修,这种做法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城市历史建筑。
3.3建筑设计彰显城市特色
在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既展示城市形象,又彰显城市的经济实力。城市建筑设计除基本的结构设计外,还要将建筑与周边环境、居民的生产生活等结合。综合各种因素和适应城市风格与特色,将各个区域规划好,做到相互协调。
4城市规划中的建筑设计
4.1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建筑的美观设计
人们评价一个城市的发展一般先看城市的建筑,故城市规划要注重建筑的美观设计。每个城市都会有标志性建筑,例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北京的故宫、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悉尼的歌剧院等,这些享誉全球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在给当地带来名声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2传承传统历史文化
每座城市在开展旧城改造工作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综合评估和研究。在旧城区中有不少生活习惯和文化风格代表着城市的文化内涵,旧城改造工作并不是对这些文化元素的否定,而是要尊重这些文化元素。旧城改造工作固然可以为城市注入新的血液,使城市充满更多活力,但也不能忽视对历史文化及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品牌代表,在实际规划设计时要重视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让城市原有的历史风貌特征得以保留。而且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先进的设计手段将现代元素与历史元素相融合,让城市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厚。在实际规划设计时,要对城市的整体历史格局加以保护,挖掘本地特色资源,使其与城市规划设计相符,从而使城市历史文化得到保护。
4.3提高新技术在城市设计实施管理的应用
在总体规划层面,加强总体城市设计与现状的分析研究,并将总体城市设计成果与控制要求与信息系统相接驳。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利用信息化城市设计成果,辅助提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设计管控要素和要求。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通过规划三维辅助审查系统,为城市重大项目审查提供周边建设状况及环境景观等参考依据。未来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规划三维辅助审查系统”的接驳,增强先进技术在规划管理中辅助决策的功能。
4.4协同发展
在实践中,建筑师完全可以基于城市设计的维度,由外向内建构设计的起点和空间形态组织的逻辑系统。从建筑学科核心要素出发,讨论城市设计专业建设问题,梳理城市设计涉及的要素及其发展中的空间关系组织方式,提出了“秩序"和“效能”是决定空间关系的关键。引入城市设计的穿透性思维,诠释城市设计由大及小、由知而行和由控到造的系统性方法。面向社会效应高质量提升的精准城市设计的特征与实现路径,量化城市形态学视角下的城市设计新的可能性.城市公共空间失序的要素识别、测度、外部性与干预问题。探讨精细化治理背景下街道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与理念转变。同时城市设计中的叙事结构与物的再现,将城市空间的建构单元定义为城市细胞,并以此来审视中国城市空间的建构机制及其演变规律。
结束语
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稳步推进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工作的重要契机,积极探索城市设计管理实施的改革创新,通过完善编制体系、创新管理制度及促进规划管理体制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强化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管控手段,有效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相信未来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将变得更加高效,规划管理从业人员素质也会得到提高,并引导全社会营造理解、参与、监督城市设计及城市规划工作的良好氛围,最终实现“美丽城市”“美丽中国”的共治共享。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问题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9):56.
[2]梁启航.建筑设计在城市建设中作用的探讨[J].城市住宅,2020,27(03):123-124.
[3]李守清.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关性分析[J].居舍,2020(07):79.
[4]王巍.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问题探讨[J].中华建设,2020(03):100-101.
[5]赵毅刚.新环境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