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秀
身份证号:15222319880228****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工程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利用创新模式能够使管理工作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因此,在工程管理工作当中,创新模式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功能日益多样,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关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建筑工程相比较一般性产品,具有施工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或工序出现问题,都容易为建筑工程埋下安全隐患,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实现建筑工程建设目标,还需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以保障项目工程质量。
1 重要性
建筑领域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几年,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建筑领域异常活跃,建筑经济迅猛发展,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经济的发展趋势逐渐放缓,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背景下,建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如果企业想要在当前的建筑领域更好地立足,就必须要调整发展思路,真正认识到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严格来说,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两者之间具有从属关系,质量是当代建筑工程项目最重要的施工指标之一,如果项目自身出现质量问题,不仅有损于企业形象,不利于工程项目的验收,而且还会产生额外的施工费用,一些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甚至要推倒重建,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当前这种复杂的市场形势下,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规模大、复杂性高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必须要通过高效的施工质量控制对质量影响因素进行防控。
2 控制现状
2.1 管理意识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现阶段建筑企业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建设时,只重视经济效益,忽略了相关管理工作,进而造成了工程项目对管理工作的投入不够,无法达到与工程高经济发展相应的内部管理需求。目前的管理模式大部分都是通过行政管理方式,对项目达成一般都是通过强制的要求,进而无法对工程发展进行先进的指导,再加上企业管理人员的目光短浅,往往更加注重对市场需求以及项目本身进行投入性支出,对于管理模式的升级则视作敝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与现代工程项目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项目优势无法体现。
2.2 人员素养不足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人员因素是主要的质量影响因素,据统计,有超过半数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都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在当前的建筑领域中,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但素养却良莠不齐,符合从业标准的工作人员占比较小,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缺乏专业素养,尤其是对各种施工技术的理解方面更是存在明显的欠缺,由于这种问题的存在,工程项目施工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很容易引发工作人员的自身问题,引发质量风险,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功能性作用,不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正常交付使用。实际上,人员素养不足,是当前建筑领域发展的硬伤,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建筑施工自身的特点,工作环境较差,工作强度大,具有一定学历的人才从业意愿较低,人才流失严重,直接的阻碍了建筑领域的整体性发展。
2.3 对建筑材料的监管力度不足
建筑工程的材料优劣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
但在当前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往往缺少对建筑施工材料的审核与管理。这种缺失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对于建筑材料是否符合工程标准要求并不严谨,这就很容易造成质量不达标或是不适用于工程;另一方面,在材料运输到施工场地后,也缺少科学的存储,使得材料会发生浪费等现象,造成工程建设成本的增加。
3 控制策略
3.1 注重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近几十年,我国的建筑领域发展速度迅猛,在这个过程中,施工质量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调整和优化,作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基础性工作,施工质量管理模式必须要与当前的建筑领域整体形势相匹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企业方面要注重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引入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推动施工质量管理信息化进程。管理人员可以利用 BIM 技术,对原有的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在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阶段,结合BIM模型,实现质量问题的事前控制,在方案制定环节,消除各种工程施工隐患,以先进的施工质量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实现优质工程项目的构建,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
3.2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质量管理网络,要充分发挥质量管理的作用,就需要结合工程特点,从组织机构、责任制度、管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等多方面进行建设。首先,管理人员应确定管理目标,以满足项目质量对具体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应达到的水平。其次,确定管理标准,这是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如工作任务量和进度、工作内容、权限和责任等,并且制定项目管理标准必须按工作岗位定型化,不能因人而异。最后,确定工作流程,指确定本工程管理工作的总体关系,如工序先后顺序、工序相互衔接和联系、施工完成情况的考核检查等。
3.3 加强人员管理
人员素养不足,是建筑领域现存的主要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直接的影响到了建筑领域的整体性发展,导致工程项目施工问题频发,极大地增加了管理难度,所以,企业方面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人员因素对项目施工产生的消极影响。针对当前建筑领域工作人员个人素养普遍偏低的情况,在人员上岗之前,管理人员可以组织现场施工人员,对其进行专业化的上岗培训,这项工作尤其重要,通过突击培训,可以在短时间内容大幅度的提升人员对施工技术的理解,施工能力显著提升。技术人员也要加强技术交底,在施工之前对人员能力进行考核,验证工作人员对绿化施工技术的理解情况。另外,管理人员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责任制的方式,强化对人员的管控力度,这也是当前最有效的人员管理方式之一,根据施工内容,具体划分人员的职责,对于现场施工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出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实现对工作人员强有力的管控,在这种管理强度下,工作人员的行为可以得到有效约束,为了避免受到处罚,工作人员会注重强化自身能力,从而减少了人为因素对项目施工产生的影响,为高质量项目施工打下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3.4 确保施工原材料质量
建筑工程质量是关系社会稳定、建筑企业形象口碑的关键所在,必须意识到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原材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是造成各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在采购过程中要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钢筋、水泥等大宗物资可通过招标采购,其余物资可由专人采购。在具体采购中,要做购物比较,尽量选择大厂家的产品,做到质优价廉,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还可以降低项目的成本。
结束语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需要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和运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落实项目各参与方的质量责任,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职能活动,能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保障工程质量。同时,对于企业持续发展,提升经济效益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薛郭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 [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4):216-217.
[2] 崔云松.关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管理的强化措施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10):1959-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