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飞
53262519840422****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对城市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雨污分流工程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在营造城市良好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雨污分流项目施工管理,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成为建设单位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市政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解决办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解决办法
引言
现有城中排水管网系统主要以合流制为主体,存在雨污水直排沟渠现象,导致河流水质恶化,建议对城中污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技术。本文针对市政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解决办法进行研究。
1市政雨污分流的排水问题分析
城中村内道路、巷道狭窄,道路两侧建筑绝大部分为“握手楼”,建筑质量差、易受施工破坏。准确梳理现有排水系统与其他市政管线的布置并合理设计施工方案成为雨污分流改造的最大难点;同时,控制施工工作面,减少对周边建筑的扰动,做好对构筑物保护工作是改造工程的又一难点。
2市政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2.1项目管理认知水平较低,意识较薄弱
在市政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对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科学认知,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施工单位,往往对管理工作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程度。思想上的淡薄使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因为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而导致工程项目出现纰漏和薄弱环节。结合市政雨污分流工程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员和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以及对施工材料的管理监管等都离不开管理思想的指导,没有正确、科学的管理思想作为依据,将不利于市政雨污分流工程的开展。对项目管理认知水平的低下是目前现阶段很多中小型施工团队中的常见现象,这些施工团队一般由于规模较小、团队人数较少,而缺乏对项目管理的科学认知。
2.2初期雨水溢流污染和积水
建设初雨收集设施及初雨处理措施,实现对区域范围内初雨的有效收集、存储、转输及处理。收集规模按照8~10mm考虑,解决雨季经管渠、支涌排入主涌的初雨污染及雨季溢流污染等问题,减少内涝积水风险。
3提高项目管理的措施
3.1科学规划雨污体系
城市开展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管理,在设计初期,应充分考虑减少对居民企业和交通的影响和干扰。科学合理测算排水管排污能力,布局雨水与排污管道走向,明确新老城区合流管道和新建管道混接的情况,确定分流改装的施工内容。在改造施工过程中,充分调查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情况,全面把握雨污分流及合流情况。评估阶段性目标分期施工量,根据资金和工期适当分阶段完成施工改造。
3.2安全保证措施
3.2.1施工期间的安全防护措施
1)进入暗涵施工前,应提前打开暗涵上方所有井盖进行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时间不得少于24h,以降低涵内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同时配置2台轴流风机对暗涵进行混合式机械通风,并采用专业检测设备对涵内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及氧气含量进行检测,经检测各项指标合格且无危险的情况下,方能入涵施工。2)作业人员进入暗涵施工时,必须整齐劳保着装,配戴口罩及手套、穿水裤,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氧气袋;施工人员每工作1h后必须上地面休息15min以上,待恢复精力后再下箱涵内施工作业,以避免疲劳作业。3)暗涵施工期间,项目部应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监督和警戒,并配备对讲机3套,以方便涵内作业人员与地面安全监护人员的沟通与协调。
4)由于暗涵内淤泥是多年沉积所至,经过工具的搅动后有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因此在进行涵底清淤施工时,施工作业人员需要配戴防毒及供氧设备;清淤工作开始前需提前1h开始进行机械通风,以便将暗涵内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排出涵外;施工人员进入暗涵前,应采用专业仪器设备对涵内空气中的氧含量进行检测,如氧含量不达标则不得入涵作业。5)施工期间应指派专人负责轴流风机的维护与管理,确保风机正常运行。
3.2.2触电应急措施
1)应当机立断切断事故现场电源,尽可能立即切断总电源(关闭电路),用现场得到的干燥木棒等非导电体移开电线或电器。2)将伤员转移出危险地方,组织人员进行急救。3)若发现触电者呼吸或心跳停止,则将伤员仰卧在平地上或平板上,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按压。4)立即拨打120与救护中心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并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派人到路口接应。5)注意事项:在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心肺复苏要坚持不断地进行(包括送医院的途中),不可放弃。
3.3现状管线勘察及检测
现状管线勘察主要包含明显管线调查、隐蔽管线探查。明显管线点调查:管线的埋深、管径或断面尺寸、管线材质、埋设方式等。隐蔽管线探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方法有效、快速的原则,复杂条件应采用综合方法。有些属于老城区,其管线种类较多,管线分布零乱,特别是管线明显点很少,检修井内一般看不到管径、埋深与材质。对这些地下管线进行探测时,根据不同地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和参数,提升精度要求。管道检测分为结构性病害检测和功能性病害检测。针对水量较少、埋深较浅、排空方便的采取管道CCTV检测;水量较大、排水困难的淹没式管段、倒虹管等采取管道内窥声纳检测。结构性病害主要包括:脱节、支管暗接、变形、错口、渗漏、腐蚀、接口材料脱落、破裂和异物穿入等。功能性病害主要包括:沉积、结垢、障碍物、树根和浮渣等。检测完成后对现状排水管网进行结构性缺陷名称、代码、等级划分完整编制。
3.4房屋保护技术
针对城中村部分房屋基础浅、结构老旧影响开挖问题,需要进行打桩支护开挖。若不具备开挖条件,需要选择非开挖工艺中机械顶管施工,若顶管施工无法实施,现场道路较为平直,地下无高危管线,则采用牵引管施工,完成管道敷设和衔接,同时也需重视房屋支护问题。
3.5细化雨污分流工程
在管理过程中发现,部分小区的个别业主在装修时随意改造房屋原有结构,造成管网雨污分流工程不到位。因此,要注重从源头上细分,加强对管网的档案化精准管理,建立审批核查惩处制度,对装修和城市施工中乱接、错接的要加以纠治。
3.6单体建筑雨污分流改造
(1)室内合流立管改造:将建筑原合流立管改造为污水管,在原屋顶雨水漏斗处连接新建雨水立管,屋面雨水由新建雨水立管引至雨水管网系统,原合流管接入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中。(2)室外合流立管改造:将原建筑物合流立管改造为污水管,接入新建污水检查井或化粪池中;将新建雨水立管接入原有排水明沟或雨水检查井,最终接入雨水管网系统。
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工作在每一个项目工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占据着整个项目工程的重要地位。只有通过良好的管理工作制度和高效的管理工作质量水平才能有助于工程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管理工作内容涉及人员管理、进度管理、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对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不断提供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以避免重复烦琐的跨部门交涉问题,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工程进度。
参考文献
[1]梁浩强.市政管网雨污分流施工管理的分析[J].居舍,2019(06):142.
[2]屈振歌.市政排水雨污分流之方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05):205.
[3]唐世平.因地制宜地实施雨污分流工程[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8(11):78-79.
[4]盖东霞.市政雨污水管道分流改造工程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8(18):39-40.
[5]胡二平.雨污分流工程实施方法技术总结[J].建设科技,2018(0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