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源
武汉市江夏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200
摘要:随着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增加,建筑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逐渐难以满足日益提升的工作生活需求。近些年,我国的工程建设在提升老旧民用房屋建筑的安全和使用功能方面的投入在持续加大。为节省投资、减少影响,先后出现了大量在不搬迁的情况下对住宅、办公楼进行维修改造的项目。本文主要分析企业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
关键词:竣工结算;竣工财务决算;防范策略;审计风险
引言
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和财务消耗情况的整理和总结,是对基建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一项数据支撑。在当前形势下,基建项目进行财务决算时经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项目上报数据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建设成果量化存在困难等,不利于实现基建项目建设过程公开透明化财务状况的目标。
1、竣工结算审计难点
1.1隐蔽工程
隐蔽工程是指上道工序被下道工序所掩盖的分项工程,具有点多、面广、不可见的特点,如墙地面的基层、暗敷的强弱电管线、天棚内的管道设备等,其数量、质量无法再通过直观的观察进行复核。因其特殊性,导致竣工后审计人员不易对隐蔽工程进行核查,只能根据施工验收资料进行审计复核,而验收资料不能全面反映隐蔽的分项工程实际状况。尤其是维修改造项目中大量隐蔽工程一旦完成即投入使用,很难再进行破坏性剥离或钻芯检查,这样就给施工单位弄虚作假、高估冒算提供了可乘之机,隐蔽工程也因此成为问题的多发区。如何对隐蔽工程进行准确计量,一直是审计工作的难点。
1.2措施费用
措施费指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非工程实体项目的费用,包括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2方面内容。施工技术方面包括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脚手架费等,施工组织方面包括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临时设施费、夜间施工费、二次搬运费、赶工费、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冬雨季施工费等。维修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以下情况,如对原有设备设施进行保护、增设安全防护措施、应建设单位要求多次进行清理保洁、非承包方原因经常短时暂停施工、因场地原因材料多次搬运、对室内的家具物品进行挪移恢复、错时安排夜间施工等,导致施工组织方面的措施费用增加。许多维修改造项目在施工合同签订时使用新建工程合同范本,对措施费的调整范围及调整方法没有明确约定或针对性不强,为后续施工措施费增加埋下伏笔。施工单位经常利用这些漏洞扩大范围、虚报费用,甚至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串通获取不当利益,这就造成在竣工结算时会增加大额措施费,加大突破批复概算的风险。事后审计人员对竣工结算措施费的审计,也主要建立在双方签证、补充协议、会议纪要、施工方案、视频相片等资料的基础上,难以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同时,又没有工程实物和竣工图进行佐证,不能准确计算合理的措施费金额。
2、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难点
2.1传统工程核算体系过时导致工程审计困难
传统的工程核算体系下,大部分工程财务核算体系针对工程成本,仅按照如下维度核算:工程前期费用、建筑费用、施工安装费、设备购置费、设计费、监理费等。对于发生费用的成本动因,未与实际建设活动进行过联系,更未进一步设置勾稽关系。财务工程审计在此体系下,审计神经无法向前端做更进一步延伸,例如传统核算体系下财务审计部门仅关注各成本的发生金额等形式信息,对成本发生的台班量、合同价格、市场价格的多维度进行核对存在巨大困难。
2.2对资金支出审计重点不全面
在基建项目竣工后财务决算审计过程中,应对各项投资进行完整的记录,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过程要对资金的各项用途进行严格审核,但在现实情况中财务决算审计还包括许多问题,具体包括:一是对项目的交接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标准的审查,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对交接程序的检查重视程度,在对财务进行审计时,在财务审计报告中缺乏对这一程序的检测体现。二是在基建项目竣工后对建设队伍进行资金分配时容易出现分配不当问题,阻碍了财务决算审计过程的进行。三是对项目资金的分配方案中涉及主体较多,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极个别基建项目财务决算审计人员没有对借贷双方的财务内容进行严格核算,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完成程度,对不符合合同审计要求的记账方式没有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查上报行为,未能正确履职。
3、降低审计风险的策略
3.1了解竣工结算审计方法,注重基础工作内容
常见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方法包括以下四种,分别是分组计算审计、全面审计、重点审计以及分析对比审计。分组计算审计指的是按照一定的分组规则如项目工程类别等对工程内容进行分组,通过比较不同小组中某一相同分项的工程量等信息判断结算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结算审计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全面审计是指按照行业标准或施工顺序进行结算审计,这种审计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覆盖所有工程建设范围,减少审计差错,缺点是工作量相对较大,计算内容较多;重点审计指的是重点抽查一些重大审计环节,一般适用于设计标准高、结构复杂的建设工程项目;分析对比审计是将该审计项目与其他类似的已经完成的建设项目进行对比,比较偏差,找出关键问题,化解审计风险。
3.2严格施工现场管理,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为了加强审计过程控制,高校要严格进行施工现场管理,可派驻工程项目专员实施全过程的跟踪监管,对项目建设材料、项目实施标准、签证变更事项等逐一审批核实。尤其需要注重隐蔽工程的验收处理,保障各项工程竣工结算审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
3.3建立健全计算审计体系
首先,准备阶段,该阶段第一步要做好资料文件收集工作,在工程建设到末期时,审计人员就已经可以准备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了,其可依照工程实际情况,为各部门整理好相应的资料报送清单如: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工程量计算表等等,并向各单位部门提供规范的文件形式,如材料价格证明上是否三章齐全,厂家信息等是否标准完全,提高文件资料的规范性。要熟悉竣工图纸,因为竣工图是结算计量的重要判断依据,因此审计人员在准备阶段要仔细核对图纸信息,避免出现遗漏情况。依照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结算范围与单位估价表。尤其对于工期跨度长、多阶段滚动开发的项目,在确定审计范围时,要确认清楚具体施工时涉及了哪些单项工程,明确界定范围。其次,审计阶段,审计部门必须定期派遣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勘查,依照施工部门上报的资料,动态了解工程建设情况。审计人员还在审计时,还需确定相关工程文件如工程变更签证等的规范性,并仔细研究文件内容,确定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并在竣工计算时,对文件内容进行核实。最后,加强现场查验与沟通,审计人员在初审过程中,如果发现文件资料有不实情况,用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通过对比核验提高资料的准确性。
结束语
对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存在问题通过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行处理,通过制定适应当地建设特点的解决方案,在财务审计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并加强监管部门与各方的联系来共同分析问题并得出解决方案。审计部门应加强对审计监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决算审计监管机制,对提高基建项目财务决算能力、保障基建项目经济利益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玉香.水利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问题与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9.
[2]谷新新.浅谈水利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
[3]李艳花.高等学校基建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8(9)
[4]韩献伟.浅谈如何做好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审计[J].智能城市,2017(4)
[5]何刚.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计[J].环球市场,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