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浩虎
中铁三局集团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300350
摘 要:盾构法是地铁施工的重要方法,始发、接收是关键区段,也是施工重难点。为此,针对地铁盾构始发与接收面临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明确其施工加固要求,并综合引入工程实例探析其关键技术。
关键词:地铁区间隧道施工;盾构始发与接收;施工技术
引 言
近年来,为加快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缓解城市交通出行矛盾,政府持续加大了对城市地铁轨道工程的建设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在地铁工程建设期间,由于城市区域人口密集、空间拥挤,并不适于采取明挖、暗挖或人工挖掘等工法,而盾构法在地铁工程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盾构机选型与施工组织是隧道盾构施工的关键,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及效率。
一、工程实例概况
某地铁站盾构区间为单洞单线双线隧道,盾构区间左线起讫里程左 DK0+840.211~左 DK2+576.300,其中设有两处长链分别为 0.012m、1.702m,全长 1737.803m;区间右线起讫里程右 DK0+840.200~右 DK2+576.300,长链 1.646m,全长1737.746m。里程右 DK1+374.000 处设置联络通道,联络通道长 6.2m;里程右 DK1+973.000处设置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长 7.856m。本段区间隧道全部敷设于地下,采用盾构法施工。
二、盾构机选型
根据工程所处位置的地质水文条件,本工程采用两台中铁装备CTE6400土压平衡盾构机,现将实际工程特点与盾构机参数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见下表:
经过以上对比分析,中铁装备 CTE6400 型盾构机满足本区间施工要求。针对地区及类似地质条件,选用了辐条式刀盘,刀盘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1)辐条式加小面板,6 根辐条+中心支撑轴。
(2)开口率 43%,外形尺寸为 6410mm×1750mm,刀盘重量 37t。
(3)在刀盘辐条、面板及刀圈梁前后端面和外表面堆焊了耐磨层,提高了刀盘的耐磨性能。刀盘的设计主要以软土刀具为主,具体配置为:切刀72把;先行刀44把;边刮刀12把;保径刀12把;保护刀5把;超挖刀1把;中心鱼尾刀1把。
三、盾构始发工程重难点分析及施工技术
3.1 盾构始发重难点
(1)盾构在超浅覆土始发,保证始发顺利完成,并控制隧道轴线偏差使其满足设计要求是本工程的重点、难点。
(2)盾构区间始发段主要位于粉质粘土层中,但局部穿越粉土层,盾构始发时施工风险较高,易发生漏水、涌水淹没隧道事故或重大坍塌事故,故如何安全穿越特殊地质是本工程的难点。
(3)始发端头加固实施效果直接影响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是本工程的重点。
(4)盾构始发时盾构机很容易发生震动拟或扭动等,故如何控制盾构始发时的姿态也是本工程的难点。
(5)盾构始发作业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周围土体的扰动,且这种扰动跟施工水文地质、施工参数等有密切联系,因此及时做好监控量测工作,以更好的反馈并指导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
3.2 针对始发重难点采取施工技术
(1)始发段 116 米范围覆土厚度为 2.3~6 米,盾构隧道施工前,采取填土措施,回填土采用三七灰土,回填土进行分层压实处理,保证填土厚度满足隧道覆土厚度>6 米。为保证区间抗浮安全,在盾构区间起始段(里程右 DK0+840.200~右 DK0+913.000),在本工程建成后设计使用年限(100 年)内,地面高程不得低于大沽高程 4.0(该范围规划凤宁道路面高程需在大沽高程 3.5 以上);在盾构施工过程中,该范围必须保证足够的注浆量和注浆压力,避免衬背浆液不能密实的充填环形隧道空隙,尤其是隧道顶部分。盾构推进前应对改良过的土体进行质量检查,必要时进行补充加固,确保盾构施工安全。始发掘进时应对盾构姿态进行复核;负环管片定位时,管片环面应与隧道轴线垂直。盾构始发掘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盾构的姿态和推力,并加强监测,根据监测效果调整掘进参数。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应小于 0.91,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且盾构穿过此地段时,必须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针对浅埋始发段的压载方法正在与设计院进行沟通,比较不同压载方法的优劣。
(2)盾构始发时认真涂抹盾尾油脂,不留漏洞,保证油脂密实足够;掘进时保证盾尾油脂的注入量及注入压力;在盾构掘进过程中,该范围必须保证足够的注浆量和注浆压力,避免衬背浆液不能密实的充填环形隧道空隙,尤其是隧道顶部分。
(3)针对洞门土体加固的效果,施工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选择合适加固范围,选择合理、有效的加固方案;二是始发前要对土体加固效果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不满足要求,则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或考虑重新加固,必须确保端头加固的效果。
(4)盾构始发必须不间断慢速平稳推进,严格控制土仓压力,严禁姿态起伏过大,避免抬头、超挖,同时严禁长时间停机。
针对盾构始发姿态控制难的问题,施工时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一是严格控制始发基座及始发轴线,要对洞圈中线、设计中线以及始发中线进行反复复核,以确定始发轴线,并请第三方监测机构认可。二是盾构机始发过程中,要及时测量并复核隧道中心与设计轴线的误差;如果允许,尽量不纠偏;如果需要纠偏则必须遵循“小量纠偏、多次纠偏”的原则。
(5)始发前按照设计要求布设监控点,监控点要经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验收;在施工中按照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的频率与原则进行监测,并及时分析以反馈指导现场施工;同时及时把监测结果上报相关单位。
四、盾构接收工程重难点分析及施工技术
4.1盾构接收重难点
(1)破除洞门围护桩并吊除之后,如何避免涌水、涌沙现象发生,是本工程重点。
(2)盾构接收过程中推力及扭矩过大会导致墙体变形,如何保证洞门与车站主体结构内衬端墙的稳定是施工的重点。
(3)盾构接收时,如何控制隧道轴线偏差使其满足设计要求,是本工程控制的重点。
4.2针对盾构接收重难点采取施工技术
(1)针对接收中洞门稳定性要求,一是选择安全合理的加固方案,做好洞门加固工作,并确认效果合格;二是在接收之前对洞门稳定性进行复核,若有问题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三是针对洞门土体做好严密监测,注意土体的变化,如有情况,及时处理;四是接收时遵循“低速度、小推力、满注浆”等施工原则;五是做好应急准备,如果发生事故,以及时解决。
(2)盾构接收段掘进时,严格控制千斤顶推力,防止推力过大造成车站结构变形。
(3)在进入接收段施工前,严格复核隧道轴线,若有偏差及时进行调整,必须确保盾构进入接收段隧道轴线偏差满足设计要求。
五、为保证盾构始发、接收施工安全采用的措施
区间始发段、接收段主要位于粉质粘土层中,始发段局部穿越粉土层,盾构始发、接收时施工风险较高,易发生漏水、涌水淹没隧道事故或重大坍塌事故。施工中采取的措施如下:
(1)盾构始发、接收端采用搅拌桩加固、旋喷桩包角的土体加固方式,盾构始发处加固范围为隧道上下左右各3m范围,加固长度为11m,宽度为24.77m;盾构接收处加固范围为隧道上、下、左、右各3m范围,加固长度均为11m,宽度均为12.2m。
(2)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端头井的加固质量,加强端头地层加固施工质量控制,并在加固完后采取取芯方式进行加固效果检查,如有问题,立即组织补充加固,并及时进行降水施工。
(3)做好盾构始发、到达洞门密封工作,确保临时密封装置起到良好的止水效果。在帘布橡胶板上涂抹黄油等润滑剂,以免刀盘挂坏帘布橡胶,影响洞门密封效果。
(4)在始发端、接收端各设置6口疏干井,作为盾构始发、接收施工时发生涌水、涌土等事故时应急措施,及时控制事故的发展。
(5)现场配备专门应急抢险物资,发现险情,立即投入使用。
(6)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监测,做到动态化设计,信息化控制。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铁工程中,盾构机是一种重要的施工设备,为实现工程预期建设目标,保证后续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情况做好盾构机选型工作,明确盾构机选型依据与选型方法。同时,做好盾构施工组织工作,重点控制关键参数复核、盾构掘进与盾构始发等施工环节质量,以此提升地铁盾构施工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盾构选型及综合施工技术研究[D]. 吕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7
[2]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盾构施工要点探究[J]. 侯晗.??工程技术研究.?2018(11)
[3]地铁施工盾构法的施工技术研讨[J]. 王伟.??住宅与房地产.?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