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对经济社会形态的认识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1月3期   作者:倪新芹
[导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传统方法论为基石,融合众多理
        倪新芹
        山东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勘察设计研究院? 山东济南? 250101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传统方法论为基石,融合众多理论成果产生的、可以指导社会科学活动的方法论,具有“先进、科学、辩证、扬弃”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前进的正确指引,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实际探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对经济社会形态的认识,以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发展,凸显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经济社会形态;当代价值
一、引言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门关于认识、改造世界根本方法的学说,其在中国的运用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以及不断发展的辩证思维为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构建成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部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更是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凭借唯物史观的指导,使其理论可以适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学研究规范,系统科学地运用在经济社会实践活动中。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在经济社会的运用,首先要关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实践指导方面的有效性,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但相较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更加先进科学,能够直接地指导具体的经济社会研究。再者,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件建设、改革开放的胜利,成功地步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结合实际的运用,使我们能够更加客观、更加辩证、更加动态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会科学方法论的丰富内涵。本文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概述、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社会形态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概述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通过十九世纪的社会、将经济情况以及大量的理论研究后,马克思归纳了以下三点重要结论:其一,关于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马克思认为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是相互作用矛盾运动的。“事物矛盾的法则, 即对立统一的法则, 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 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推动社会各类现象变化发展,用矛盾的观点看待社会各类现象分析解决问题对于社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其二,马克思指出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不存在完全独立的事物,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要素构成的,各要素相互联系者持续发挥作用,因而要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通过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彰显实践在联系和社会中的重大意义。其三,马克思对历史和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历史的主体是人,客体包括通过人活动改造的对象是一种辩证关系,人可以能动地从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但同时也受到客观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制约。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两个根本方法,唯物史观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和建立此之上的社会属性,重视生产实践,认为劳动是连接主客观世界的桥梁,在形成社会关系中也起者决定作用。同时,认为劳动过程呈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般发展规律,不仅形成经济基础也催生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基本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唯物史观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彰显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一直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唯物史观作为指导,第苏联模式迷信思想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两大根本方法与实际国情相结合,展开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社会形态的认识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仍是经济的社会形态。马克思创建了社会形态这一概念,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为社会是人活动的产物,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经济是生活的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政治、精神生活的过程产生制约,在经济活动之中,生产起主导作用,决定着如何交换、分配、消费,对于生产,既要考虑生产的物质内容,也要考虑怎样生产。关于社会形态,学术界曾给出三种解释,一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二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统一,三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统一以及各要素的统一。生产力、经济基础等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经济基础也存在变迁,综合马克思主义创建“社会形态”这一概念是为了区分不同发展阶段,所以社会形态一定是包含全部要素的有机体。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等做出论述时指出的经济的社会形态其实就是经济形态,是以生产关系性质为标准,对社会社会形态做出的划分,而共产主义的经济形态则是相对来说较为高级的经济的社会形态。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和抗拒的客观发展潮流,针对中国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改革开放以来,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全球化。目前,全新的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出现,但要认识到科技水平的提高只是反映人类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并不能判定社会形态性质。经济全球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客观事态,引发人类社会对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历史选择性的思考。
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传到中国,中国共产党不断学习其科学理论体系来对中国进行社会革命实践和改革。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新中国成立时期,我国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以政治建设为中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强调五位一体建设,这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实践与运用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从辩证思维出发,横向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纵向分析中国发展历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总结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准确把握时代定位,做出适应当下发展到指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历史定位是处于发展上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科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思维内容和实践价值,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然而客观规律是不会变的,原则、信念也是不变的。运用客观性、普遍性的规律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地位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看待变与不变十分重要,用初心和使命,以不变应万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依靠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打赢三打攻坚战等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也是更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维平,陈雅.唯物史观的三重逻辑与建党百年中国道路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21(01):48-53.
[2]耿步健.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哲学奥秘[J].社会科学家,2021(01):14-21.
[3]刘召峰.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社会形式——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概念考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0(04):5-15.
[4]肖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运用及理论创新[J].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2019(01):239-255.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