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3期   作者:李兴
[导读] 随着整体地面工艺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整体地面类型,
        李兴
        身份证号码:45012119890613****

        摘要:随着整体地面工艺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整体地面类型,按照材质的不同,可细分为混凝土类、水磨石类、橡胶类等。在建筑工程领域,混凝土整体地面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美观性与实用性等特点,仍然是建筑领域较为常用的一种整体地面形式。但在具体施工中,也需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控制措施,尤其是混凝土浇筑、镘磨作业、地面分缝等环节,是需重点把控的技术要点。只有从严、从细进行施工,才能切实发挥整体地面的应用优势。本文对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要求及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施工要求
        
        1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要求
        为了使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增强相应施工计划的实施效果,则需要了解这些方面的施工要求。具体包括:①通过对刚度、密度、结合度等方面的综合考虑,选择好质量可靠的凝胶材料并进行高效利用,给予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质量的提高有效保障;②注重细骨料的合理选取,控制好其在建筑整体地面施工中的用量,保持与之相关的混合材料应用中良好的密度状况,确保水泥浆液应用状况良好性,避免其在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应用方面产生质量问题;③从成本经济性、方案可行性等方面入手,完善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方案,促使其应用中更具适用性,高效地完成这方面的施工计划。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2.1基底层处理
        在进行建筑施工中的整体地面施工作业时,为了优化其基底层的使用功能,则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具体表现为:①将细碎的小石头全部铺满建筑整体地面施工区域,并对它们进行压实处理,确保这类工程施工中的基底层处理有效性;②及时清除地基上的杂物,避免影响基底层的施工质量。同时,需要通过对分区与分层浇筑方法的配合使用,实施好面层混凝土浇筑计划,将整体地面划分为不同的区和块,逐层进行施工。底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通过对振捣棒的有效使用,将振捣工作落实到位,促使混凝土能够均匀地铺设在建筑整体地面施工中的地基上,为其结构稳定性的提高、安全应用效果的增强等提供有效保障;③当浇筑后的混凝土成形后,可用凿毛器对其表面进行平整处理,清洗好混凝土表面灰尘,为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后续的施工作业高效开展打下基础。
        2.2面层施工技术
        2.2.1铺设模板
        模板安装前,施工人员要注意检查模板是否有变形情况,必须保证模板铺设后没有翘边、翘角的情况。如模板高度低于地面顶标高,则需在模板下方增加垫块进行调整,确保高程一致。完成模板安装后,现场人员应整体检查一遍安装质量,确定模板与地面基层完全贴合。若发现模板与基层之间有空隙,则需要填补砂浆。选择地面边缘部位的模板,使用钻机钻出若干20预留孔,方便后期安装钢筋拉杆。
        2.2.2浇筑混凝土
        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选择柱、墙边位置,铺贴12mm厚的聚苯板。聚苯板与地面模板采用胶水粘结、固定,方便后期进行分缝。整体地面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对建筑整体地面效果有直接影响,是施工单位关注的核心内容。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为中砂,砂率50%;石子粒径不超过12mm,含泥量不超过3%;使用超细矿粉代替粉煤灰;外加剂主要选择减水剂、抗渗剂;水为干净的河水。

对上述基础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定符合使用标准后,按照水泥∶砂∶石∶外加剂∶超细矿粉∶水=1∶4.1∶3.7∶0.08∶0.6∶0.55的比例,充分搅拌形成混凝土。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20~130mm之间。考虑到混凝土容易出现温度裂缝、收缩裂缝,为避免整体地面出现裂缝问题,需采取地面分区、跳仓浇筑的方式。分仓时,仓宽15m,长度为30m,每个仓需要一次性浇筑完成。浇筑后的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因为温度、收缩、沉降等产生的复杂应力,可得到有效的释放,从而降低了建筑整体地面出现裂缝等问题的概率。振捣也是提高整体地面效果的重要手段,先选择平板振捣器,振捣结束后再选择提浆滚轴碾平提浆。在混凝土完成初凝后,观察表面平整,无明显坑洼或局部隆起后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
        2.2.3抹平磨光
        为提高整体地面的耐磨性和平整性,在已经完成混凝土跳仓浇筑的基础上,还要在混凝土面层上均匀撒上一层耐磨料。耐磨料的使用标准为0.5kg/m2。如果施工时气温较高,可提前将耐磨料浇水、湿润。耐磨料分2次撒布,第一次撒布用量约为总量的70%,使用专门的设备进行镘磨。一段时间后,耐磨料会逐渐硬化,此时再将剩余的30%耐磨料均匀撒布,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镘磨。使用机械磨光机可使耐磨料均匀、牢固地附着在混凝土面层上。但进行抹平磨光时,也要注意在柱、墙角等位置,机械磨光机有达不到的死角,这些位置需人工研磨,保证整个地面全部被抹平。最后还要使用水平尺进行面层平整度检查,整体地面的最大高度差不得超过3mm。对于表面缺陷,要求每m2内针眼数量不超过5个,整体上没有麻面、抹痕。
        2.2.4养护
        当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的面层涂抹作业完成后,应及时开展这方面的养护处理工作,并在常温条件下,将适量的草袋与木屑置于整体地面上,且在洒水方式的作用下,满足这类工程养护中的湿度要求,给予硬化后混凝土结构性能可靠性增强相应的保障。同时,养护人员需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有效开展建筑施工中整体地面施工作业完成后的养护工作,降低混凝土应用中裂缝出现的概率,促使建筑实践中的整体地面质量更加可靠,保持其基础结构良好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2.2.5切缝
        当混凝土达到强度的50%时即可切分隔缝,不得留置时间太长,否则混凝土地面会开裂。分隔缝宽20mm,机械切割缝隙为2mm,人工剔凿范围16mm。由于预先在纵向切缝位置安放挤塑聚苯板,既方便切缝,也方便在切缝后将混凝土渣清除而不需要进行剔凿缝内混凝土;横向上因为是连续浇筑混凝土,无法设置挤塑聚苯板,将采用机械切割,切割方式和要求与纵向分隔缝一致,同时钢筋在纵向分隔缝处切断。人工剔凿部分应加强对分隔缝边的保护,确保分隔缝的顺直、美观、无毛边。完成切缝后,切缝内部不可避免会残留一些混凝土粉末。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护,当混凝土实际强度达到强度设计值后,可采用冲洗法将分缝内的粉末、尘土等清理干净。观察返出水清澈无杂质后,说明清理干净,可停止冲洗。然后进行晾置,大约1~2h后,分隔缝内剩余的积水会被混凝土吸收,此时可以使用针孔注射的方式,将专用嵌缝硅酮胶注入分隔缝内部,将缝隙填实。为保证缝隙处理效果,可适当增加注入量,然后使用干净抹布将溢出的少量嵌缝硅酮胶擦拭干净,提高混凝土整体地面施工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些不同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中的整体地面施工效率及质量,避免在建筑基础结构应用中埋下安全隐患,完成好相应的施工作业。因此,未来在提升建筑地面整体施工水平、优化其施工方式的过程中,应重视其施工技术的高效利用,强化其应用过程方面的控制意识,促使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实践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丰富建筑整体地面施工方面的实践经验及内容,降低其施工质量问题发生率,满足现代建筑应用中基础结构稳定性要求。
        参考文献
        [1]我国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研究[J].裴利剑,张赟.住宅与房地产.2020(27)
        [2]试论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J].宫铭志.民营科技.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