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分区计量在管网漏损控制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3期   作者:林建军
[导读] 加强供水管理,控制管网漏损是提升供水质量、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途径。
        林建军
        厦门宇扬节水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摘要:加强供水管理,控制管网漏损是提升供水质量、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途径。大量的实践研究认为,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人口的需求,甚至限制了供水的长远发展,伴随供水行业的发展,推进DMA系统深入开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供水企业认识到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的重要性,通过DMA数据信息实施掌握供水现状,进行科学控压调度,指导确定重点漏损监测控制区域,降低漏损排查与控制维护成本。从而提升供水系统管理水平,提质增效,优化管网运行,降低产销差率。
        关键词:DMA分区计量;管网泄漏;控制;应用
        导言:供水管网漏损率是反映供水企业和供水行业的重要指标。管网漏水影响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行,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然而,多年来我国供水管网的漏损仍然居高不下。针对供水管网的漏损控制,采用现代数据管理、数据决策和智能输配水系统,实现准确有效的漏损控制,保证管网漏损率的持续下降。
        1不同区域测量的基本介绍
区域计量规划是以最基本的供水系统和管网布局为基础的。在规划独立测区时,最重要的因素是测区用户数的管道长度与实际情况相匹配。因此,在这项工作开始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根据用户数量计算出该地区的用户数量和管道长度。此外,每个地区的用户数量往往要求工作人员收集准确的信息,不断提取相关经验。这种工作必须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密度较高,有必要认真核对用户数量或管道长度等基本信息,以确保分配到各个地区的测量范围更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另外,各种问题需要适应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其次,现场施工条件需要提前确定。一旦划分了尺度,有了相应的设计方案,测量装置也需要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可能会安装新的管道或阀门,因此我们需要有效地执行和规划这个问题。如果研究发现当地没有相关的建筑规范,则必须对区域测量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
        2给水管道泄漏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供水行业试图通过检测和控制管网漏水来缩小产销差距,但效果不是很好。主要问题是:大规模漏水检测,短期(半年)缩小产销差距,然后再回升;发现一些不反映产销效果的漏水点,发现漏点很小,而产销差异不受影响。主要原因如下:
2.1根据国际水平衡表
产销水差=免费供水+物理渗漏+账面渗漏(商业渗漏)。供水管网渗漏包括物理渗漏损失和商业渗漏损失。只减少漏点的检测,这也是实体漏损的目的,但容易忽视企业漏损的客观存在。
2.2不测量管网泄漏
目前无法了解管网的泄漏情况,也无法确定管网泄漏控制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因此,系统地控制管网泄漏是不可能的。
2.3没有建立漏损检测和控制平台
管网系统的泄漏无法检测和有效控制,不能持续减少管网的泄漏。此外,管道泄漏恢复导致检测到多个泄漏点,减少了当时的泄漏,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恢复到预监测状态。
        3DMA的层次结构与规模
3.1DMA层次结构
3.1.1给水管网分区需认真操作,如操作不当会造成供水和水质问题。如果方法合适,即使是复杂的网络也能成功完成分区。应尽可能使用现有的压力区。在建筑区供水分区时,应考虑至少两个供水通道。新建区域管网建设,应将穿越某一区域的主管道和配水管的功能分开,并将输送管作为区域供水的备用水源,提高主管的效率。受资金、地形、管网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分区域工作应逐步进行,如上虞水师供水系统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分区是各营业室的管辖权;第二分区按乡镇、街道等行政区域划分;三级分区根据河流和主干道的自然边界和二次区域现有主供水管道流量计布置进行划分;第四个分区由居住区和行政村划分,四级分区是最基本的管理区。在第一次划分的基础上,最好先对管网进行二次划分,确定管道泄漏严重程度,区分下一个三级划分的顺序。二次分区完成后,多组人员可以同时在不同的二次区域内进行DMA分区,从而加快分区的工作进度,减少泄漏时间,提高供水效率。第三级划分是泄漏管理的基本单元,是泄漏控制的核心模块。设计时应考虑水量、水压、水质等因素的影响。
3.1.2供水边界是划分的主要依据。理想的供水管网应是树状网与环网的结合,它能综合环网的可靠性、支线管网的经济性和区域供水网络的安全性。目前,对分区设计的指导方法还不合理,设计是随机的。分区完成后,根据不同的测量标准(如可靠性、消防流量、水龄、水安全等指标)对该区的性能进行评价。从理论上研究分区的合理性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管网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管网结构优化,压力和水质参数的优化,分形理论可以指导区域的设计。
3.2DMA的规模
3.2.1目前对DMA规模的理论研究较少。目前,大多数适合DMA规模的都是经验总结。建议DMA规模在2000-5000户之间,建议DMA规模在500-3000户之间。一般来说,DMA规模不应超过5000户,因为小管段由于规模大,很难发现渗漏,爆管的位置时间相应增加,收入减少,供水单位成本也会增加。DMA越小,需要的阀门和流量计越多,后期维护的成本也越高。小DMA可以提前检测出泄漏点,缩短检测时间,找到较小的泄漏点,减少泄漏定位时间和泄漏检测成本,从而保持较低的泄漏水平。对于结构较差、突发频率较高的管网,DMA规模应较小。为了便于检漏,应将大规模DMA暂时划分为几个小型DMA。2.2.2根据用户数量,DMA规模一般分为三个层次:1000用户以下的小DMA;1000~3000的中DMA;3000~5000的大DMA。然而,这种划分缺乏科学性,只能作为区划的参考。DMA的规模由水力因素、工程因素和经济因素决定,具体规模视实际情况而定。
        4计量设备的DMA要求
4.1测量设备的精度
小区流量计与客户贸易结算表的水表精度应尽量一致,否则可能影响正确的分析判断。
4.2区内计量设备应具有远传功能和人员管理系统。
4.3管径DN200(含)以上采用电磁流量计,管径DN200以下采用WSD或其他宽量程水表;树管采用单向树管和双向环管。
        5某公司使用地区计量的背景、意义和预期目的
5.1某公司目前下辖4个水厂和5个办事机构。2015年公司漏损率为6.95%,2016年漏损率为8.45%。产销差距指数虽好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但与绍兴供水公司等先进行业相比差距仍然较大,防漏形势依然严峻。在五个营业厅中,玉溪营业厅产销水差最大,约占全公司的36%。
5.2玉溪营业厅范围广,管线复杂,新旧管网错开,但现有人力、物力、能源有限,不能全面、科学、积极地发现和分析问题,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重点突出,从大到小,循序渐进。因此,为了找出存在的问题所在,更有效、更快地缩小产销差距,公司决定以玉溪营业厅为试点,实行DMA四级管理,控制产销差异,这不仅是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也是规范管理的基础。为公司今后合理分析和制定各项指标提供科学参考。对于业务部门来说,既能反映考核指标,又能提供监控数据,更有利于分析产销差异。系统的偏差对泄漏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改变了传统的主动检漏维修主要依靠外部检漏和被动检漏维修的工作模式,提高了检漏维修的管理水平、效率和泄漏控制能力。
        结束语
供水管网计量管理的有效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区域供水计量流程,实施了有效的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分区计量,进一步完善了规划设计方案进一步减少损失和渗漏,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陆智勇,刘志刚.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在漏损控制中的应用[J].城镇供水,2018(05):29-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