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论生态经济建设与水土保持的紧密关系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3期   作者:王慧生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与社
        王慧生
        红河东升生态环境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云南 红河 6544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于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把“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之中。生态经济建设就是一切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的所有方略、方针、政策和策略,都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生态建设的经济效果和作用。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项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的事业,它以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为目标,体现的是生态、社会益和经济等三大效益,既能改善和维持生态环境,也能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是生态经济建设中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生态经济;土保持;关系

一、生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以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利益的现象常有发展,特别是生产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也给为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严重影响,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了沉重打击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17年10月,“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被写进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之中,说明了生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经济建设的理念已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之一,深入理解其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市场经济主要有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信息化等方面的经济模式,生态经济是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走向综合统一体系的大趋势,是生态与经济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经济。生态经济学的目的,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结合上来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具体地说,它是研究使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得以进行的经济系统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学科,是既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经济活动的影响,又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结合形成的更高层次的复杂系统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态经济就是生态与经济交叉发展的新型经济,把改善和维持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林业草原、农业、水域、旅游等方面和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产生了生态系统综合经济。
        因此,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生态经济,是生态系统综合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说的就是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一般由两大部分、四个基本成分组成。两大部分即生命系统和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指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也称环境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包括生物活动的空间和参与生物生理代谢过程的各种要素,如温度、光、水、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各种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生命系统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构成生命系统的生物可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两大类。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以其在能量获得和物质循环方面特有的作用而相互影响,互为依存,并通过复杂的营养关系紧密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了生态系统这个功能单元。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对于生态系统来说是缺一不可的。
        水土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础性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60万km2,年均土壤侵蚀量高达50亿吨,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功能区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荒漠化和草原退化严重。因而水土流失造成了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和人居环境,因此,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也是社会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


        水土保持是基于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而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的防治措施,其与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体系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水土保持说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一门学科和事业。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坡改梯措施、农耕措施及封育措施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全面及时的综合防治,有效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旅游业,并形成当地优势产业,其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可以说就是水土保持经济。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改和江河治理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因此,可以说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才能更好地提升生态经济建设水平,为系统化、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对策思路
        1.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宣传,防止新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水土流失、水环境的恶化已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危害,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力度,除了在有关水利工作会议上进行传达贯彻,还通过张贴水土保持宣传画、报纸、电视、散发传达、巡回演讲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识得到了加强,同时通过执法监督,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
        2.积极采取措施,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①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水土保持法》的学习贯彻,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制,层层签订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书。
        ②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加大对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进行依法查处的力度,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力争从根本上扭转边治理、边破坏,一家治理,多方破坏的被动局面。
        ③提高标准,督促治理,由于开发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减少了对水土保持治理投入或降低治理标准,造成了严重水土流失,针对这种现象,多部门联合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提高治理标准,督促建设单位投入合理资金治理水土流失,严把“三同时”制度关。
        3.多方筹措资金,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由于水土流失治理国家投入资金有限,无法从根本上来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为改变这种局面,除继续抓好天保工程、坡改梯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外,水利、土矿、农业、环保、林业各部门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多方争取资金,形成合力,共同治理水土流失。同时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以解决好过去长期存在的重建轻管,建管脱节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长期发挥效益,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
        4.群众参与,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
        要鼓励流域群众参与,发挥乡土知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使水土保持科学技术能够和当地的乡土知识建立起高度的兼容性。培养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效地保护和巩固水土保持项目的成果,在实现流域群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经济建设是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它强调的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协调统一。目前,现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实彰显着自然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的状态,只有充分意识到水土保持工作与生态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理清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对策思路,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经济建设的发展,进而为提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性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水土保持和生态经济建设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相关、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杨雪怡,王慧琳.生态经济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J].建材与装饰,2020(14):154+156.
[2]罗家林,何云辉.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4):22-23.
[3]张志强,李肖.论水土保持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J].人民长江,2019,50(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