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3期   作者:田国坤
[导读]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给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田国坤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恩乐镇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云南省普洱市 666599

        摘要: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给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要基于城乡规划视角,考虑如何能够尽可能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空间资源的最大化合理使用,对乡村环境予以彻底改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抓住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点,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乡村建设进程,尽快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引言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基础上,乡村经济的规划与建设不仅要结合振兴当地的实际情况还要把实际与理论认知以及体系结构进行结合,才能将规划体系在乡村有效地落实。尤其现在的中国科技正在快速的进步和发展,将乡村的振兴规划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才能快速有效地实现乡村的振兴和稳定发展。
        1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1.1农村空心化问题
        我国乡村振兴道路上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村空心化。据统计,我国每天有80多个村子消亡。2019年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并且仍然处于加速阶段。改革开放成果卓越,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伴随着人口大量流失,农村“空心化”问题必然出现,针对这一问题的治理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政府所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村庄布局规划工作方面还有待调整。这个治理过程是相当漫长的,也必然会面临各种现实问题,例如:乡村地方政府组织建设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等也必须加快工作步伐,同时还需要参考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工作实践活动及相关经验。
        1.2乡村整体规划问题
        乡村整体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决定着城乡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效果。但是现阶段在乡村整体规划方面明显缺乏科学性。例如,未能有机融合乡村的发展现状与实际特点,缺乏科学系统的前期调研与整理,按部就班的对其他地区的规划方案进行应用等等。在乡村规划与建设中,如果整体规划方案缺乏科学性,研究性与可行性,必将对乡村规划建设的根本目标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1.3政策及资金配套不足
        在城乡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政策与资金配套不足。目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主要依靠财政专项投入与涉农资金整合,其中前期投入部分需要政府垫付,但垫付资金无法及时回笼,而如果此时农村政策与资金配套不到位,则可能导致农村建设规模迟迟无法增大,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带来资金筹措的巨大压力。
        2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
        2.1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城乡规划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发展,而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首先,管理人员要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摒弃,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结合城乡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案,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其次,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开展管理工作,提升城乡规划建设中各项数据更新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从而保障城乡规划建设的稳步进行。
        2.2划定“三区三线”,树立底线思维
        “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及生态空间三大类型空间展开,分别对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及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国土空间划定“三区三线”过程中必须树立底线思维,明确三类空间与三条控制线的划定标准,结合地方特点与空间发展战略形成协调一致的核心内容,最终建立刚性控制线。这条刚性控制线就代表了底线思维,要求城乡规划必须做到精细地与区域管控边界、管控强度进行衔接,并做到自上而下指标传导与自下而上的诉求反馈相结合。
        2.3保障机制的制定
        在对规划进行落实时可以发现,想要落实得更好就要重视保障机制的制定。保障机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例如人才的保障、企业的保障、组织的保障等。而在实际中应用保障措施需要涉及到典型示范等多项内容。把整个乡村振兴的项目做成“一盘棋”,把每一个项目都安排好,每一笔资金都落实到项目,鼓励科技和教育下乡,向着同一目标用力。对于任务的安排,要遵循权随责走原则,要合理安排资金和资源。将各级党组织所有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支持社会各个组织、企业参与扶贫工作,将社会资源与国家扶持相结合。例如,让电商走进基层与乡村的党组织联手共建脱贫工作。构建一个核心为基层党组织,支撑为社会各组织的精准扶贫体系。鼓励村支部兴办合作社,将资金整合,对经济薄弱的村庄和空壳村进行重点扶贫,对典型进行推广。还要给予那些表现突出优秀党员一些奖励,给他人树立榜样。
        2.4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伴随着乡村建设的大力开展,乡村人口势必会有所增加,然而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足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必须要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力度,加强相关设施建设,满足乡村人口日常生活所需,给他们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乡村居民才能落地生根,将乡村当作是温馨的港湾。首先,设施建设需要有充足的资金资源为支撑,单单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地方政府可以采用税收减免或者是经济补贴等政策来吸引社会资本加入,筹措到足够的资金,用以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给当地居民带去便利和舒适。其次,逐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淘汰落后设施,用科技含量较高的基础设施予以替代,扩大基础设施覆盖率,让乡村地区居民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各个产业的发展速度就会进一步加快。最后,公共服务设施涵盖多个方面,与乡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既可以促进乡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还能给乡村人口提供就业创业机会,乡村建设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5坚持推进农村改革
        继续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流转、实施适度规模经营,把落实农业产业建设用地指标和点状供地政策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范围,构建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方利益的土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落实土地出让金按比例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建立和实现宅基地有偿获得与使用的途径和机制,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持续推进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尽快建立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再认定、产权和股权继承、流转、交易或者兑现的机制,探索股东退出的市场化机制;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企业制度。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应突出解决农村土地抵押处置难的问题,核心在于建设规模性的二级交易市场。发挥农民土地合作社在土地抵押贷款中的作用,发挥农村银行农地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功能。
        2.6因地制宜的开展城乡规划建设
        因地制宜,是城乡规划建设的主要原则之一,同时也是应对城乡规划建设问题的重要措施。为此,在开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时,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城乡规划建设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考量,严谨不切实际的对其他地区的规划建设方案进行按部就班的应用。而是在充分结合当地特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各类自然条件与用地类型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提升规划建设方案的整体效果。
        结语
        乡村地区本身具有错综复杂的地域特性,因此伴随当前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演变现状,我国乡村城乡规划工作必须起到重要作用,注重在乡村发展条件差异巨大的大背景下追求乡村振兴各方面要素全面发展,建立村庄层面城乡规划支撑体系,关注人口产业与资源文化变化,实现乡村城乡规划工作整体发展,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刘兴璐.浅谈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5(24):63.
        [2]沙宝峰.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民营科技,2015(0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