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青 王琛通讯作者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讨论浅静脉留置针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输液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纳入8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纳入4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时采取PICC置管,实验组则实施浅静脉留置针,对两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输液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示(P<0.05);实验组患者入院至成功输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显示(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可采取浅静脉留置针,其可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缩短入院输液时间,为患者的积极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心力衰竭;输液效果
心力衰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本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发展阶段,因此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发展快的特点[1]。当心力衰竭发作时由于心脏排血量迅速下降,因此必须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静脉通路作为给药的主要途径,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输液,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学者指出[2],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使用便捷,但是从实际临床情况来看,心力衰竭患者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有效给药,但是其置管时往往会出现只管时间长的情况,影响了给药时间。为此,笔者在本次研究中采取了浅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方式,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观察的,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纳入8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纳入43例。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23例,年龄45-68岁,平均(56.5±2.6)岁。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21例,年龄45-70岁,平均(57.5±2.8)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被明确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且不存在肾脏、肝脏以及其他脏器衰竭综合征。入组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内容和方法均知晓明确且自愿入组。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开通静脉通路,对照组患者采取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实验组患者则采取浅静脉留置针,具体方法如下:(1)选择前臂或者胸壁浅表静脉作为穿刺点,所选静脉需要血流丰富、便于固定、避开静脉窦和活动关节;(2)使用我院提供的一次性留置针(YZB/国0751-2005),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血管条件选择21-22G型号留置针实施穿刺;(3)选好穿刺血管后,进行常规皮肤消毒,使用套管针穿刺回血后,左手将针芯抽出,右手顺势将套管沿血管走形送入血管,抽针和送套管同时进行,使用手指轻按穿刺部位,以免回血过多,然后迅速将肝素帽与套管针相连,做好穿刺处的固定。
1.3疗效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入院至成功输液时间进行对比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示(P<0.05),见表1。
.png)
2.2两组患者入院至成功输液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入院至成功输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显示(P<0.05),见表2。
.png)
3讨论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输液方式,目前绝大多数临床护理人员均能够熟练掌握此种输液技巧[3],同时也是患者接受度较高的一种方式。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讲,入院后迅速开通静脉通路,在短时间内给药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有效执行医医嘱的最基本保障。由于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同时应用多种药物[4],因此部分学者指出可采用PICC置管方式,但是其在实际应用中PICC置管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导致医嘱未能及时执行,进而影响治疗进程[5]。浅静脉留置针则与之不同,多数护理人员均具有较好穿刺技术,同时进行操作时所需准备时间较短,且患者四肢静脉相穿刺条件相对较好,穿刺成功率也相对较高。本次研究也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护理人员对于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技术更为熟练,其操作时不容易受患者以及家属情绪影响,能够在短时间内成功开通通路,在本此研究中也显示,实验组患者入院至成功输液时间为(5.36±1.1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0.57±5.65)min,由此可以看出采用 浅静脉留置针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给药,以保证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可采取浅静脉留置针,其可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缩短入院输液时间,为患者的积极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参考文献
[1] 马蔓娟, 张春. 安全静脉留置针在心内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 甘肃科技纵横, 2017, 46(003):93-94.
[2] 任啟勤, 张昌美. 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维护[J]. 家庭医药, 2018, 000(009):200.
[3] 董凤娥. 浅静脉留置针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 025(022):74-75.
[4] 朱文娟. 安全静脉留置针在心内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 养生保健指南, 2018, 000(026):45.
[5] 侯小利. 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运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003(019):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