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影像科室护理干预对护士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4期   作者:饶溢清 钟健
[导读] 探讨影像科室护理干预对护士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
        饶溢清   钟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厦门361003
        摘要:目的 探讨影像科室护理干预对护士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影像科室接收的100例患者,通过双盲选法,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系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 参照组和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比较,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影像科室患者积极开展系统化护理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护士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建议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影像科室;系统化护理管理;常规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满意度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影像科室接收的100例患者,以对影像科室护理干预对护士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作进一步探讨,现将详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影像科室接收的100例患者,通过双盲选法,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参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7:23;最大年龄53岁,最小年龄22岁,中位值(37.88±4.06)岁;受教育年限在6年至13年之间,中位值(8.92±1.05)年。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6:24;最大年龄54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值(37.84±4.08)岁;受教育年限在7年至14年之间,中位值(8.97±1.03)年。两组患者的上述基线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主要告知患者检查注意事项、方法以及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开展系统化护理管理,具体为:①筛查护理问题:通过整理科室以往资料并且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对潜在的护理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筛查,例如患者不熟悉影像科室环境,陪检工作未落实到位;患者因为病情需要,需要进行多项检查;不同检查项目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配合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护理人员没有提前了解其所有检查项目,导致检查顺序安排错乱,降低患者的检查效率[1];对于病情比较危重的患者,需要马上安排进行影像学检查,但是影像学护士和急诊护士缺乏有效沟通,致使患者病情诊断发生延误。②制定考核标准:定期对影像科室护士开展技能考核以及专业素养考核,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两项,一为护士陪检,二为预约服务。前者需要护理人员亲自陪同病情危重或者是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同时将其申请单送至其他检查科室,并且积极和其他科室护士沟通了解患者情况。后者则需要提前为病情危重的患者预约相应的检查科室,同时详细标注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以及检查内容,对检查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以便在最大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检查时间。③护理评价:每周组织影像科室护士开展一次总结大会,会议内容主要听取相关护士的护理汇报工作,由护士长对护理工作进行点评,总结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并且发动头脑风暴,一起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方案,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2]。
1.3观察指标
        ①通过自制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质量,问卷评估项目主要包括窗口服务(30分)、陪检情况(25分)、查对工作(25分)和预约安排(20分),总分100分,评分和护理质量成正比。②通过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护理满意率,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行为(30分)、护理态度(30分)以及操作技能(40分),总分100分,其中85-100分视为很满意,65-84分视为满意;65分以下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很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由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检验方式分别为t检验和X2检验,P<0.05说明组间数据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参照组和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参照组和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参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比较
        参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比较,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影像科室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负责疾病的检查以及诊断,其诊断检查结果是临床治疗工作开展的重要参考依据,而其护理工作质量则可以间接反映出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2]。然而,由于影像科室工作程序比较复杂,且检查时间集中,患者数量众多,稍不注意极易导致发生护患纠纷。因此为尽量减少护患纠纷,维护医院服务形象,需要影像科室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而这就需要影像科室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通过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来合理协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和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系统化护理管理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影像科护士工作质量,而且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这主要是由于系统化护理管理可以通过筛查护理问题以及制定考核标准等来确保护理管理的标准化以及科学性,同时通过定期开展护理评价来总结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以最终实现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影像科室患者积极开展系统化护理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护士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建议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巧玲.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8, 012(001):254-255.
[2]许逢梅. CT检查中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2(14):86-88.
[3]王绍婷.影像科室护理干预对护士工作质量 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4(5):254-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