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春礼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 重庆 402260
【摘要】目的:将预检分诊系统用于急诊分诊中,分析其对护理满意率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急诊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急诊分诊,观察组60例采用预检分诊系统,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00%,明显较对照组83.33%高(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00%,较对照组18.33%低(P<0.05)。结论:预检分诊系统用于急诊分诊中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预检分诊系统;急诊分诊;护理满意率;护理风险事件
急诊预检分诊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优先治疗顺序的原则,在合理应用医疗资源的情况快速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类,明确治疗顺序,使其得到相对应的医疗护理[1]。我国急诊医疗资源较为紧张,人流量较大,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预检分诊系统对解决就诊紧张、秩序混乱等现象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预检分诊系统,多数急诊护士仅依靠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分类,并未严格区分病情轻重缓急,也缺乏可参照的急诊分诊标准,使得护士对急诊病情判断存在一定偏差。本研究借鉴了国外分诊标准,并参照国内相关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制定出一套预检分诊系统用于急诊分诊中,旨在评价其对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急诊收治的12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组,对照组(先入院)、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34例、26例,年龄19~71岁,平均(45.17±2.57)岁。观察组男女分别35例、25例,年龄20~72岁,平均(45.19±2.63)岁。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急诊分诊,评估患者病情,详细记录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并结合自身经验对完成对患者的分检。观察组行预检分诊系统,具体措施见下:
①分诊流程:于系统内输入患者基本信息,经整合分析后自动生成病情等级,护士确认后打印分诊条,挂号处工作人员通过扫描分诊条二维码打出挂号单,患者持挂号单前往专区专科就诊。②预检分诊系统:参照《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既往分诊经验,制定出一套适合我院发展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该系统基础为病人生命体征,导向为病人主诉,同时结合生理状况及各项评分,行量化评估后得出病情分级。③3区4级:3区包括红色(危急重症抢救区、黄色(急诊区)、绿色(普通诊疗区)。四级:Ⅰ级,属危急重症,需立即抢救;Ⅱ级:急重症,需及时抢救;Ⅲ级:急诊,需及时缓解症状;Ⅳ级:非急症,生命体征较平稳。Ⅰ、Ⅱ级入红色区就诊,Ⅲ级、Ⅳ级分别入黄色、绿色区就诊。
1.3观察指标
于出院前向患者发放满意率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士分诊态度、患者候诊时间、患者就诊时间、就诊时秩序、就诊质量等,总分100分,>95分为非常满意,85~95分为满意,<85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记录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9.0,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00%,明显较对照组83.33%高(P<0.05),见表1。
.png)
3讨论
急诊科为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有研究表示,急诊就诊患者中仅有20%左右为真正急诊病人,而约80.23%为非急诊病人,这使得原就医疗资源紧张的急诊科室显得更加紧张[3]。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越发关注,希望享受到更好医疗服务,更多患者涌入三级医院,使得各大医院就诊量大幅上升,而部分为节省时间的患者也转向急诊,使得急诊更加严峻,出现秩序混乱、就诊困难的现象。采取有效措施区别急诊与非急诊患者为临床重点研究。
常规分诊多根据护士经验及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诊,无明确分诊依据及指标,一方面不同护士分诊水平存在差异,难以确保分诊准确性,另一方面医院资源相对紧张,在人员配置、设备难以满足分诊的需求[4]。此外大多医院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评估,分诊人员可能会误诊患者危重等级,耽误其最佳时间时间,容易引发医患纠纷。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应运而生,其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预检分诊,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标准,将病人信息输入系统即可自动获得病情分级,与传统分诊的区别在于其可避免人为主观、客观因素等所致的分诊不足或过度分诊,可最大程度提供分诊效率,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5]。理想的预见分诊系统应满足评估指标客观、时间短、简单等特点,本次研究在设计预见分诊系统时选取生命体征、患者主诉等为参数,上述参数均可获取简便、快速,只需勾选相应项目,系统就会自动生成相应等级,进行精准、快速分诊。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高,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提示预检分诊系统可有效提升患者满意率,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分析原因可能为预检分诊系统利于提高预检护士主观能动性,快速对患者进行病情分级,便于合理快速分流患者,及时救治真正的急诊病人,可避免候诊期间发生意外,实现“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理念,从而提高患者满意率[6]。
综上所述,预检分诊系统用于急诊分诊中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宁,林玉琴,叶剑琴.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4):152-154.
[2]陈晓蓉,王小霞.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儿科危急重症患儿分诊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6):100-103.
[3]张燕.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儿科危急重症患儿分诊效果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6):338-339.
[4]陈玲.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3):1833-1834.
[5]刘亚明.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养生保健指南,2019,13(28):355-356.
[6]曹丽.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