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娅雯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 重庆 402260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时间及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两组急诊救治时间及救治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接诊至确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为xx,较对照组xx高(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时间;救治成功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状动脉闭塞,供血补血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1]。治疗AMI的关键在于快速开通梗死灶,促使血流再灌注,进而挽救濒死心肌,挽救患者生命。及时救治为挽救AMI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故采取合理的急诊护理流程为其赢得抢救时间十分重要。为进一步改善AMI患者急救效果,本研究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组,对照组(先入院)、观察组(后入院)各44例。对照组男女分别23例、21例,年龄42~79岁,平均(60.59±3.1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5h,平均(2.71±0.58)h。观察组男女分别24例、20例,年龄43~78岁,平均(60.55±3.1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5.5h,平均(2.74±0.61)h。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士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急救,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各项临床检查,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措施见下:
①完善院前急救:接到电话后要求3min内出诊,急救人员通过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自救,包括卧床休息、心理疏导等。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面罩吸氧、补液、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解除心肌疼痛等,并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安全转运。转运期间注意动作轻柔,做好心电监护,连接好各项仪器,妥善固定管道,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出现异常及时上报。②首诊负责接诊方法:采取首诊负责制度,接诊护士需在2min内完成对患者病情的初步评估,10min内完成对患者的安置,并完成吸氧、开放静脉通路、询问病史、心电监护、采集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肌钙蛋白标本等操作,所有检验单均加盖“绿色通道专用章”,30min内追踪检验结果。所有检查项目均实施“先抢救后缴费”的制度,③强化心理干预:做好对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时察觉不良情绪并给予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主诉。通过言语疏导、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其不良情绪。④急诊交接:患者一旦确诊需立即采取临床治疗,护士需根据患者情况及时通知医院各科室,如需急诊PCI手术需立即通知介入医师及护士,并快速做好手术准备、相关文件签署,并填写危重患者交接单。交接期间注意转运过程细节,保证患者绝对卧床心电监护的持续状态等,转科前评估患者病情及转运风险,携除颤器、监护仪、简易呼吸囊、护理记录单等护送患者入介入室。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接诊至确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急救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9.0,(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 %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救效率比较
观察组接诊至确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2.2两组急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为95.45%(42/44),较对照组81.82%(36/44)高(x2=4.062,P=0.044)。
3讨论
AMI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发病后需及时开展救治,以改善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对AMI的抢救关键为最短时间内纠正缺血组织,挽救濒死心肌。有研究表示,发病后1h为AMI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该时间段内对患者行早期的快速心肌灌注可有效挽救濒死心肌[2]。故采取合理的急诊护理流程、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对提升患者急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多为护士机械被动遵医嘱执行各项急救措施,缺乏规范化的流程,使得院前救治效果不理想[3]。本次研究对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院前急救及转运流程在优化后使得护士可主动积极地行院前救治,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安抚患者情绪,由过去被动执行医嘱转变为积极与医师合作关系,可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安全迅速地转运至医院,利于缩短院前救治及转运所需的时间,为患者入院进一步救治赢得更多时间[4]。通过完善院前急救、首次负责接诊方法、强化心理干预、急诊交接等环节,如院前急救中不间断的电话联系,首诊接诊中系统护理,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手段等,均可提高对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利于缩短急救时间,顺利完成对患者的抢救及治疗工作[5]。急救人员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中按照科学程序进行抢救,可确保抢救工作的高效性及有效性,完善转运交接可使患者安全快速进入下一步治疗程序,将患者情况全面、准确地交接给介入治疗人员,可确保治疗活动有序进行,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操作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提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为临床救治工作赢得更多宝贵时间。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提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改善抢救效果,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宇超, 胡晓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观察[J]. 世界中医药, 2017,15(12):61-61.
[2]孙侠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5):176-177.
[3]杨华,黄贵祥,曾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2):83-85.
[4]俞婷,李淑娟.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9):155-156.
[5]曾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352-353.
[6]容玉佩,刘侃,王欢, 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