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及负性情绪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4期   作者:吴健美
[导读] 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医疗水平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
        吴健美
        卢龙县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400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医疗水平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首发高血压患者由于对疾病了解有限,疾病初发时,内心难以接受,使其出现不良心理情绪。部分患者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自我管理能力差,造成血压水平控制不佳,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及负性情绪影响,报告如下。
        关键词:心理护理;首发高血压患者;应用效果;负性情绪;影响分析
        引言
        高血压属于老年性常发生疾病之一,吸烟饮酒、高脂肪食物过量摄入、高能量食物过量摄入等,都可能使老年发病率增高,且此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对老年人健康生活影响极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50例首发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37~77岁、平均(50.34±3.11)岁;观察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38~76岁、平均(51.36±3.0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关注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注意饮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了心理护理,内容为:(1)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首发高血压患者,护理人员需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活动,告知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对疾病的重要作用,通过视频及宣传册的方式,使其明白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告知患者疾病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使其全面认识疾病,并指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缓解其恐惧心理。(2)强化心理沟通: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服务过程中,多与患者交流,注意语气及措辞,语言亲切且具有亲和力,对其进行鼓励及关怀,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使其增强信任感。(3)规范心理疏导:换位思考患者的立场,主动与患者交流,倾听其内心诉求,通过正确的方式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负面情绪通过正规途径得以宣泄。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对症治疗。(4)护理人员结合患者性格特点。向其解释乐观心态对于治疗的意义,动员家庭资源使患者正确认知疾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与家属共同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充分发挥家属在治疗中的主观能动性。(5)对门诊高血压患者建立随访制度。每3个月随访一次(以电话、门诊、家庭随访的形式),监测血压情况,指导用药,提高服药依从性。(6)结合中医护理干预。应用情志相胜法、移情调志法等调理患者情志,给予耳穴埋籽护理,三焦穴为主穴,心穴、肾穴、肝穴为配穴,使用75%浓度的酒精消毒,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选定穴位,胶布贴固定,协助患者按压穴位,不断询问患者感受,若患者出现胀痛、酸麻感觉可停止按压,每次按压时间20s以内,两耳交替按压。
        1.3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血压水平;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评估两组的负性情绪,SAS、SDS量表均含有20个项目,每个项目计1~4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舒张压分别为(88.17±3.05)mmHg、(96.87±3.57)mmHg,收缩压分别为(144.36±7.21)mmHg、(154.32±8.05)mmHg;观察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45.56±5.05)分、(53.17±3.05)分,SDS评分分别为(44.36±5.21)分、(54.45±3.09)分;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性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该病病程长、病因复杂、并发症多,还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等,对患者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老年患者出现高血压后,需要采用科学护理,稳定病情,降低血压,以保证自身生活尽可能不被高血压所影响。常规护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一定不足,影响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效果,作用不显著。心理护理属于一种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模式,此种护理模式可以依据患者自身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信心,有效缓解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为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供支持。目前,随着心理护理在社区高血压护理中应用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研究者增加了对其的研究力度,诸多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焦虑,对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首发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有限,对疾病缺乏客观的认识,使其易出现焦虑、紧张的心理情绪,对血压的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常规护理模式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仅凭医嘱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很少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忽视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得护理质量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即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其满意度,又能提高疾病治疗及护理效果。
        结语
        由于高血压病程较长,在漫长的治疗过程患者不仅需承担身体上的痛苦折磨,还需忍受因生活不便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家庭经济负担增加。高血压患者及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的心理问题,明确其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疏导,对于提高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分析高血压患者心理特点,实施针对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维持患者心理健康,提高其在治疗过程的配合度,实现科学护理的目的。近年来伴随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的提出,传统护理模式做出调整迫在眉睫,心理护理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优化预后。本院在常规心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基于情志相胜法、移情调志法等调理患者情志,同时给予耳穴埋籽护理,可帮助患者转移负性情绪,改移心志。动员家庭资源使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充分发挥家属在治疗中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综上所述,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为恐惧、焦虑、急躁不安及郁郁寡欢,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助于控制血压在理想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熊琦,黎露.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9):1104-1105.
        [2]张燕,江春霞.首发高血压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8):63.
        [3]陆晓云,许丽,韩启迪.研究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7):246-247.
        [4]何塞.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调查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2):162-163.
        [5]李桂花.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9):314.
        [6]金会梅.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应用的分析与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7):100.
        [7]郑海英.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护理干预和指导[J].心理医生,2016,22(12):166-167.
        [8]黄凤形,陆柳雪,黄丽伟,等.基于中医特色的延续护理对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1):824-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