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华
大连市中心医院 辽宁大连 116033
【摘要】目的:分析全方位护理对血透室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及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入本院血透室于2018-07-10至2019-03-14,接收的血透室动静脉内瘘患者104例。以抽签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一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全方位护理,记录两组护理后动静脉内瘘失功率,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满意度。结果:动静脉内瘘失功率比较,对照组23.08%高于研究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的各项分子值均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4.23%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透室动静脉内瘘患者行全方位护理,能提升满意度,降低动静脉内瘘失功率,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透室;动静脉内瘘;全方位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前言
作为血液透析主要的治疗方法,动静脉内瘘是血管吻合手术,将前壁区域挨着手腕的动脉,和周围的静脉切割出一个缝隙后[1],进行吻合处理,让吻合完成的静脉流着动脉血液,也就是动静脉内瘘。因动静脉内瘘主要是动脉、静脉吻合,因此可以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更充足的血液[2]。但是如果血液流量不充足,则将影响血液透析和循环情况。动静脉内瘘失功主要是动静脉内瘘失去作用,不能满足血液透析的需求[3]。全方位护理是对传统护理后的改良,通过对患者予以全方位干预后,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将分析全方位护理对血透室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改善效果。
1 研究资料、方法
1.1 基本数据
在2018-07-10至2019-03-14,本院共收治血透室动静脉内瘘患者104例。采用抽签法均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2)。
对照组中,男女比22:30,年龄区间35-77岁,平均(51.33±4.25)岁;研究组中,男女比24:28,年龄区间32-73岁,平均(54.39±2.67)岁。基础资料如年龄、性别对比,可进行下一步分析(P>0.05)。
入选原则:①经由血透室接收,确诊为血液透析[4],行动静脉内瘘治疗患者;②对本次研究知情,签订同意书。排除原则:①精神疾病;②拒绝合作;③肝肾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检查血液透视仪器的安全性,叮嘱患者按时饮食,时刻监测生命体征和用药情况。
研究组行全方位护理,主要步骤为:①全方位心理指导,因血透室动静脉内瘘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特殊性,属于有创性的手术,同时血液透析患者的生理功能较差,因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之患者对动静脉内瘘缺少一定的了解,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身体机能有所降低,从而引发不安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可和患者及家属保持交流,从而加以心理沟通,提升治疗依从性。②血管护理,可选择直径>2.5mm静脉,同侧肢体掌动脉弓需要保持完整。③建议行流质饮食,主要为高蛋白和高纤维。
1.3 观察标准
记录两组护理后动静脉内瘘失功率、生活质量和临床满意度。
生活质量分析:包含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分值为100分[5],分数越高判定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2.0软件记录本次数据,对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达,行student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行chi-square test,当P<0.05判定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动静脉内瘘失功率分析
动静脉内瘘失功率比较,对照组23.08%(12/52)高于研究组3.85%(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40,P=0.0040)。
2.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的各项分子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3 两组护理后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49例(94.23%)高于对照组42例(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77,P=0.0379)。
3 讨论
目前,动静脉内瘘的技术逐渐成熟,因此应用率也有进一步提升。全方位护理模式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具体状态,从上到下,由内而外采取的护理对策,贯穿患者心理状态,饮食指导。在本文结果中证实,动静脉内瘘失功率比较,对照组23.08%高于研究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的各项分子值均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说明,全方位护理干预,让患者通过稳定心态,接受科学的干预后,达到护理价值。同时研究组生活质量的各项因子高于对照组,证实全方位护理应用,患者能够更良好的接受护理,从而达到合理效果。
综上所述,血透室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行全方位护理,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失功率的降低,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敏,卢方平.高磷血症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失功再次手术后通畅率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42):3406-3410.
[2] 阳彩红.以人文关怀为依托的延续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术病人居家休养的干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9):1282-1285.
[3] 徐皖东,黄丽丹,张树超.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处VEGF-A、趋化因子表达及与b-FGF的相关性[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5):709-713.
[4] 李占霞,黄嘉琳,倪洁,等.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心理资本、工作投入状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8):26-28,32.
[5] 邓亚楠,苗金红,岳晓红,等.分阶段延续护理模式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1):2715-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