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雯
广西省柳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辨证施护结合中医护理防治胃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以胃癌化疗患者92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参照组46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6例实施辨证施护结合中医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化疗患者实施辨证施护结合中医护理,有效预防胃肠道反应,得到患者的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辨证施护;中医护理;胃癌;化疗;胃肠道反应;
前言
胃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很多患者在早期不具有特异性症状,确诊时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需采用放化疗延长生存期,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胃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化疗为有效手段,疗效确切,然而,很多患者在化疗毒副反应影响下,生活质量很低,因此,化疗患者应当重视毒副反应的干预措施。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胃癌化疗患者实施辨证施护结合中医护理可有效预防胃肠道反应,本文将以92例患者为对象,探究辨证施护结合中医护理防治胃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效果及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胃癌化疗患者92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分为参照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参照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为39-65岁,平均年龄为(52.47±6.72)岁。研究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为38-63岁,平均年龄为(52.49±6.37)岁。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指导患者用药,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及时发现负性情绪,并给予疏导。
研究组实施辨证施护结合中医护理:1)情志护理:采用顺清法、暗示法、情胜情法调整患者心态,指导患者调节心境情志方法,保持良好、积极态度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2)饮食调护:多进食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类食物,以易消化、清淡、软烂为原则,少食多餐,对于生冷、油腻、坚硬、刺激、不易消化类食物应当禁食,若患者伴随严重的恶心呕吐反应,需使用止吐剂,并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忌烟忌酒。(3)做好患者病情检测:在化疗之前,需进行健康教育,完善肝功能、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在化疗过程中,关注患者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的频率,在呕吐时应当指导患者头向一侧偏置,避免发生呛咳,清洁口腔,处理呕吐物。(4)耳穴压豆:取穴如下:双侧神门穴、脾穴、胃贲门穴、交感穴、皮质下穴等,使用探针确定敏感点,取王不留行实施耳穴压豆,每天3-5次,3-5min/次,待出现胀痛、酸麻感为宜。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随后,发放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估,分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png)
3 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没有胃癌相应名称,其症状类似于胃脘痛,术中记载:“内伤脾胃,乃伤其气”,提出其发病机制为正气内虚,胃失和降,以及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进而造成痰湿阻滞、气滞郁结,表现为脘部疼痛、脘部积块。脾胃包括受纳、主运化,可协助消化与吸收食物,为气血生化之源。实施守住治疗时,克伐正气,脾胃失常加重,对消化吸收产生影响,实施中医辩证可见,主要为气虚证、脾虚证,当以健脾和胃、扶正益气治之,符合现代医学中肠内营养有关理论[4]。胃癌实施化疗时,不仅杀伤癌细胞,还可引起脾失运化、胃失和降,进而伴随系列胃肠道反应,给患者带来痛苦。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采用辨证施护结合中医护理,其内容有情志护理、症状护理、耳穴压豆等,胃癌患者心理负担重,伴随悲观情绪,严重者出现轻生念头,情志护理则为护理重点,有助于消除负性情绪,确保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饮食指导可增强免疫力,改善胃肠功能,预防胃肠反应;耳廓为经络汇集处,十二经络上通于耳,刺激耳穴可调节脏腑功能,并疏通经络,有效预防胃肠反应。
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胃癌化疗患者实施辨证施护结合中医护理,有效预防胃肠道反应,得到患者的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巧霞.辨证施护结合中医护理防治胃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 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9,9(27):203-204.
[2]严明明.辨证施护结合中医护理技术防治胃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疗效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4):781-782.
[3]王慧,姜桂春,刘新莉.近5年肿瘤中医护理研究热点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9,25(12):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