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
徐州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二科东区;江苏徐州 221009
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抽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脑出血治疗的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共抽取70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奇偶顺序进行分组,包括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仍然进行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开展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数据表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表现出明显的护理优势。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选择程序化护理手段。程序化护理手段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方面也有显著作用。临床价值突出,值得积极应用。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脑出血;应用效果
脑实质血管发生破裂后,就会导致脑出血疾病。造成脑出血的因素众多,频繁饮酒吸烟、微动脉瘤等都有可能增加脑出血发病几率。且脑出血发病急性期间,容易造成患者死亡,研究显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死亡率高达30%-40%[1]。若患者未及时进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更有可能危及自身生命。程序化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概念,旨在通过改善护理程序使护理操作更加规范,从而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本文对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护理期间展现的效果进行探索,并开展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准许。研究对象:70例2017年6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脑出血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奇偶顺序进行分组,分别划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样本容量35例。参与实验的所有患者都进行脑CT检查确诊患有脑出血,且签署同意书表示愿意参与实验。实验组患者年龄在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8.9)岁,实验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8:17;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8-75岁间,平均年龄为(61.5±9.3)岁,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6:19。年龄、性别等各基线资料之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结果不受影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述疾病相关知识与护理前的注意事项,提醒患者做好准备。及时记录患者体征指标变化。
1.2.2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进行程序化护理,程序化护理内容包括①成立专业的程序化护理小组,组织专职护士、责任护士、主治医师等共同建立程序化护理小组。通过讲座、论坛等方式向组内成员普及程序化护理要求与内容。定期开展考核,了解组内医护人员程序化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组内成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并共同探讨制定专业的护理方案,判断护理方案的可行性与价值。②具体护理,护理内容较为丰富,主要从疾病、用药、患者心理等几方面开展护理工作。疾病护理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吸氧、冰敷等操作缓解患者强烈不适。部分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应立即送入ICU[2]。并及时记录患者体征指标变化,必要时可以切开患者气管,进行插管,避免患者出现意外事件。药物护理中医护人员应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告知患者药物使用方法与主要作用,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严格按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一旦有异常现象立即向医师汇报。心理护理中患者因为周围环境变化与疾病自身,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更换病房窗帘颜色,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与节目,转移患者注意力,改善患者心情。用温柔、耐心语气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表示内心想法,提高患者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3.1护理满意度:拟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按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划分患者对护理的看法。
1.3.2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Barthel指数判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能力越强。
1.3.3运动功能评分:在Fugl-Meyer评分概念的帮助下判断患者运动功能,分数越高,患者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以n/%表示,行检验。计量资料(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评分)用表示,行t检验。P<0.05,代表数据有参考价值。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为6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护理前P>0.05数据没有统计学价值,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2.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
护理前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为29.78 ±9.11,对照组患者为27.47 ±10.11,T=1.004,P=0.318(P>0.05代表数据没有参考价值)。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评分为67.89 ±17.51,对照组患者评分为50.21 ±14.21,T=4.638,P=0.001(P<0.05)。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3讨论
脑出血作为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脑类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对患者造成难以磨灭的损伤。患病后患者常常出现呕吐恶心、偏瘫失语等并发症,为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患者康复过程是一个受多个因素干扰的过程,无论是治疗本身,还是患者情绪、周遭环境等都有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3]。所以临床上开展专业的护理手段是必须的。本文就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通过上述护理手段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原因在于:程序化护理中强调了护理工作的针对性,通过建立程序化护理小组,大大提升了护理质量。通过对患者病情状况分析,精确预估出不同患者之间的差异,并根据患者之间的差距制定一对一护理方案,避免资源浪费。另外在程序化护理具体开展过程中,从疾病本身、用药与心理护理等多方面开展了护理内容。疾病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冰敷、吸氧等工作,有效缓解患者急性期症状,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用药护理中用简单的语言向患者普及药物使用方式,防止患者错误使用。心理护理中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了解患者不良情绪来源,开展心理辅导,提升依从性。
综上所述,在选择脑出血患者护理方式过程中,可优先考虑程序化护理,程序化护理能给予患者良好就医体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护理效果显著,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顾玥.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0):69-70.
[2]高蕾.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8,39(10):1985-1986.
[3]刘银凤.程序化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15):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