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大连市中心医院 辽宁大连 116033
摘要:目的:探析血透室晚班透析护理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以此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治的血透治疗患者,共纳入病例64例,以奇偶法分组,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组均为32例,常规组纳入白班血透诊疗者,观察组纳入晚班血透诊疗者,比较两组效果,同时基于此基础分析总结晚班透析当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可行性对策。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院内感染、穿刺针脱落等)与常规组比明显减少P<0.05;晚班透析室安全隐患大多与诊疗环境、自身安全意识等有较大的关系。结论:为最大限度降低晚班透析室安全隐患,需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安全管控,提高其慎独意识,并且采取弹性排班制。
关键词:血透室;安全隐患;晚班护理;效果
血液透析室为慢性、急性肾衰患者诊疗的关键场所,随近年来人们生活、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使血透人数愈加增多,由于血透室工作性质特殊,其对护理人员工作技能、质量提出较高要求[1]。就目前血透室护理工作现状来看,血透治疗通常有白班、晚班两班,据相关数据统计,血透室晚班护理风险相比于白班明显提高,因此,强化血透室晚班护理安全防控效果,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至关重要[2]。本次研究对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患者开展研究,对其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分析,并制定解决对策,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治的血透治疗患者,共纳入病例64例。纳入标准:患者知情研究,并同意参与;基本认知、言语表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罹患精神疾病;生存期<3个月;恶性肿瘤。以奇偶法分组,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组均为32例,常规组男性人数19例,女性为13例;年龄最大、最小25~68岁,均龄(46.51±10.33)岁;病程1-6年,均程(3.50±1.05)年;观察组男性人数18例,女性为14例;年龄最大、最小26~67岁,均龄(46.58±10.25)岁;病程1-5年,均程(3.07±1.01)年。两组相关性资料比较,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纳入白班血透诊疗者,观察组纳入晚班血透诊疗者,并基于此基础综合总结血透室晚班护理当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依据血透室具体状况,综合考量制定血透室安全防控机制及措施,从而降低不良护理事件。
血透室晚班安全隐患:经调查发现,两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身心状况存有一定差异,并且观察组治疗环境光线较暗,极易增加再次穿刺几率。另外,护理人员对晚班血透治疗缺乏正确的风险认识,自身防范意识差,因此易引致不良事件发生。护理人员身心状况多与排班制度有关,排班不合理可致护理人员操作出现失误,引发医患纠纷。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并详细记录以作比较,主要有院内感染、穿刺针脱落及凝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资料采用SPSS23.0的统计学软件展开处理,其中研究涉及计量资料用t验证、(±s)说明,计数资料选用χ2检验,%表示,统计数据以SPSS23.0分析,两组对比是否具统计学意义可参考P<0.05。
2 结果
统计数据发现,观察组院内感染、穿刺针脱落及凝血发生几率3.13%相比于常规组25.00%具明显下降优势P<0.05,对比成立,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护理不良事件指的是护理过程中所发生的、非计划内亦或是不希望发生的事件,涉及患者住院期间跌倒、误吸、坠床、院内感染等与自身安全相关的意外事件[3]。基于患者角度,晚班透析机体波动性较大、排班模式较为固定,在诊疗期间患者由于忙碌一天而使上机后身体处于困乏状态,引发不良事件,比如睡眠易动、易醒及穿刺点渗血等,同时此阶段患者神志模糊,中枢神经敏感性较低,异常表现难以觉醒,护理需求难以获得满足。晚班透析患者多为新增加患者,其透析时限较短,对病情还未有全面认知,护理人员需耗费更多的精力及时间对其展开宣教,特别是晚班透析安全知识。基于环境方面,晚班血透治恰好为傍晚时间,光线较暗,使无肝素透析亦或是高凝透析者于诊疗过程中无法有效观察管路凝血状态,加之光线暗,跌倒及坠床明显增加[4]。设备在正常运行中可能会引发停电、电线老化等问题,大多机器虽有储备电池,可随时恢复电力,但相比于白班患者,晚班患者夜间停电更易发生焦虑、恐惧情绪。基于人资方面,晚班护理人员工作量更大,持续时间更长,身心更易疲乏。上述因素均可致日间护理质量下降,加之晚班管理人员缺乏,防控力度不足,进而使不良事件发生,安全隐患较高。针对于此,必须采取针对性防范策略,第一,加强晚班监控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养,不管是日间护理人员,还是晚班人员,均需按照科室制度执行血透操作流程,将护理安全贯彻于各护理环节中,强化安全与质量的落实,减少差错;提高低年资综合素养,定期组织业务操作水平培训学习,调控自身情绪,与患者良好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优化排班制度,晚班尽可能选择病情稳定患者,对于置管、行动不便者将其安排至日间血透。科室医护人员执行AR弹性排班,基于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安排小夜班护理人员,劳逸结合,适当增添机动听班人员,以提高效率,精力充沛[5]。另外,提倡以老带新排班制度,层级排班,以发挥互补工作,保证晚班血透工作顺利实施。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对医护人员、其他人员等潜在风险实施识别、防治处理,并将其融贯于临床诊疗、护理等环节,减少护理安全事件的同时提高医疗质量。上机前,由低年护理人员向患者就晚班血透时须知事项加以介绍,并加强巡视管理,间隔15min巡查1次,对穿刺点有无渗血实时观察,妥善固定各管道。透析结束后,嘱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后坐立休息,无不适感后送至透析室大厅休息。强化机器设备管理,采取双水路、双电路系统,防止因停水停电所致安全隐患发生的影响,及时消毒器械,安排人员专门维护,提高机械运转效率[6]。
综上,为最大限度降低晚班透析室安全隐患,需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安全管控,提高其慎独意识,并且采取弹性排班制,以保障患者透析安全。
参考文献:
[1]邴连琨,王虹,宋丽娜等.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1):190-192+196.
[2]李红艳.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1):112+120.
[3]李晶,田祥燕.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17):130+143.
[4]李爱苏.分析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1):99+101.
[5]周群,肖光辉,朱艳等.思维定势对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安全性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09):176-180.
[6]鲁成,杨霄,杨允玲等.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8,16(0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