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调护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4期   作者:郑玉青 蒋国超
[导读] 探究饮食调护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郑玉青  蒋国超
        青海省中医院 脾胃科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 要:目的:探究饮食调护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饮食护理和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评分(KPS评分)为(75.64±12.3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32±12.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52,P=0.000<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饮食调护和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饮食调护;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饮食不当、药物损伤、情志不和、劳累过度等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胃病[1]。由于该病主要发病于胃肠消化功能减退的老年人群,因此单纯性药物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部分慢性胃炎患者行中医情志护理联合饮食调护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诊疗的慢性胃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入选标准[2]:经过胃镜、X线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与水解质紊乱者、精神疾病者或精神疾病史者、胃肠手术史者、严重胃出血者。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58.6±6.1)岁,平均病程(5.6±2.4)年;观察组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59.2±6.4)岁,平均病程(5.6±2.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消化内科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用药护理、病情监测、腹痛护理等。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饮食护理及中医情志护理。具体如下。
        1.2.1 饮食护理:慢性胃炎多由过度饮酒、嗜食辛辣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因此护理人员应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叮嘱患者用餐时应细嚼慢咽,同时需要戒烟、戒酒,少食用辛辣刺激性、干燥冷硬性或易在肠内发酵的食物,并且饮食应规律,尽量在做到定点用餐、定量用餐,少食多餐,切勿无规律的暴饮暴食;饮食还需要注重洁净性,不可食用不卫生的食物,避免细菌入侵加重病情[3]。
        1.2.2 中医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运用四诊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判断患者的症候属性,并据此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情志相胜法是以五行相克作为理论依据,其方法是使用一种情志纠正另一种情志,即怒胜思、恐胜喜、喜胜悲、思胜恐、悲胜怒。而慢性胃炎患者主要是由于忧悲过度所致,因而采用“喜胜悲”法进行干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态度诚挚、因人施护,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异常心理状态采用释疑解惑法、发泄解郁法、移情易性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护理干预,使其可以正确面对不良情绪。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每周2次,每次15~20min。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评分、KPS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辩证和疗效标准》[2]中关于慢性胃炎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满意度采用本院自评量表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的SDS、S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 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KPS评分(75.64±12.3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32±12.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52,P=0.000<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养生观念,因此中医更讲究情绪和情志的一致。情志可分为惊、恐、悲、思、忧、喜、怒七种,其又与机体内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患者的情志改善要遵循“善医者,先医其心,再医其身”和“三分治,七分养”等观点。近年来多位学者的研究证实[3-4],中医情志护理有助于疾病的治愈。中医学中将慢性胃炎称之为胃脘痛。慢性胃炎患者由于胃肠功能减弱,常引起一系列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情志护理是指通过医护人员的肢体语言稳定和改善患者的情绪,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发生,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促进疾病的痊愈。有研究证实[5],慢性胃炎的治疗与患者饮食密不可分,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举措,相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加重病情,导致疾病难以治愈。因此,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应用饮食调护可以通过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改善患者胃部不适症状,起到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联合饮食调护组患者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其治疗效果明显提升、不良情绪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因此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佼佼. 中医情志护理和饮食调护在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6):190.
        [2]李艳秋. 情志护理和饮食调护在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心理医生, 2016, 22(35):262-263.
        [3]惠燕蕊, 马娟, 张兰芬,等. 中医情志护理和饮食调护在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大家健康旬刊, 2014(20):54-55.
        [4]陈晓辉. 慢性胃炎的情志护理及饮食调护[J]. 中国民间疗法, 2013, 21(5):73.
        [5]应利园. 慢性胃炎情志护理与饮食调护研究[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4):358-3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