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红
郯城县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医院分娩的50例盆底肌力损伤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妇产康复治疗仪;产妇产后康复;临床疗效;护理观察
引言
女性盆底肌承载着多个盆腔脏器,如膀胱、直肠、子宫等,素有“弹簧床”之称。它不但维持着盆腔脏器正常解剖位置及功能,还对机体的排便、排尿、阴道紧缩等多种生理活动起到控制的作用,保持盆底肌功能一直以来是产后女性护理的关键。分娩期间产妇盆底肌肉组织承载着较大的负荷,在分娩结束后常会发生盆底肌肉松弛、拉伤等情况,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盆底肌肉功能会逐渐欠缺而导致多种妇科、泌尿系统并发症,严重产妇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本研究将本院临床分娩后产妇分组,并实施产后常规护理,以及联合早期盆底肌康复操锻炼,主要就早期盆底肌康复操锻炼在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作用及其对产妇理影响作进一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50例盆底肌力损伤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年龄24~42岁,平均(29.01±3.46)岁;初产妇11例,经产妇14例;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17~23kg/m2,平均(20.43±1.06)kg/m2。对照组年龄23~41岁,平均(28.96±3.51)岁;初产妇12例,经产妇13例;BMI17~22kg/m2,平均(20.31±1.03)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自然分娩;经盆底B超检查、尿动力学等检查确诊为盆底肌力损伤;可配合本研究。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伴有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性疾病;伴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辅助干预,协助产妇选取仰卧位,采用专用耦合剂均匀涂抹于治疗仪片的黑色面上,将治疗仪片紧密粘贴于双侧乳房,并使用固定带固定。调解治疗仪参数,强度在3min内由高到低逐渐调整至产妇能够耐受,并感受乳房微微抖动,20min/次,2次/d,连续5d。子宫复旧:术后8h,嘱产妇平躺后,清洁骶尾部两侧皮肤,采用专用耦合剂均匀涂抹于治疗仪片的黑色面上,将腹部专用治疗仪紧贴于皮肤,间距4cm,固定极片稳妥后调节治疗能量在190~250Hz,30min/次,2次/d。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后常规健康宣教、产房护理、饮食指导以及出院随访干预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乳房按摩:指导产妇取仰卧位,护理人员洗净双手后涂抹按摩油,手掌环抱乳房做多方向活动,以掌根处轻柔胸部;一手起乳房,一手顺着乳腺管方向从乳房边缘向乳头按摩,两侧交替进行;双手托住乳房,以拇指和食指向胸内壁挤压,反复挤压松弛;重点按摩硬结处,以纵形、环形方式来回按摩;25min/次,连续干预3d。(2)耳穴按压:按照取穴标准,取内分泌、双乳腺、肝等耳穴;将王不留行籽置于75%的酒精中浸泡30min后晾干备用,于产后1d,耳部常规消毒后,使用金属探棒找到耳穴敏感点,将王不留行籽粘压于穴位处,胶布固定,逐个按压,1min/穴,3次/d,按至耳郭发热、胀痛但能够耐受为宜,连续干预5d。两组均连续干预1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盆底肌力,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盆底肌力
治疗4周后,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68,P=0.066),见表2。
3讨论
每一位产妇从妊娠到分娩这个过程,均会逐步增大子宫,因此其盆腔处会承受越来越大的压迫,不断增加盆底肌肉组织的负荷,高负荷状态时间较长会损害到盆腔处的纤维组织,因此产后产妇常伴有尿失禁、阴道感染、子宫脱垂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产后开展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极为必要,常规护理可以降低部分产后的并发症,然而在促进产妇盆底肌力的恢复方面收效甚微。
早期康复护理可有针对性地对产妇盆底肌肉进行加强训练,改善盆底肌肉强度,从根源上缓解排尿困难。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将脉冲电流刺激直接作用于产妇骶尾部及周围肌肉,以缓解肌肉疲劳感,使膀胱产生规律性运动,从而促进排尿。研究结果显示,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干预可缩短产妇产后排尿时间,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依靠脉冲电流产生的刺激作用是增强盆底肌肉神经细胞兴奋性的重要途径。电流刺激使失去兴奋性的神经细胞再次活跃,通过恢复神经细胞功能以改善兴奋神经传导通路,提高膀胱括约肌及尿道括约肌收缩力,同时减轻盆底肌肉痉挛,纠正下尿路功能,提升产妇自主排尿能力,缩短排尿时间,利于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在此基础上辅以以盆底功能训练为主的期康复护理,指导产妇收缩盆底肌,以提高肌肉收缩功能及肌张力,改善肌肉强度,预防膀胱器官脱垂,促进阴收缩能力、盆底肌张力恢复。产妇分娩后腹壁肌肉因在妊娠期间扩张时间较长,导致肌肉松弛乏力,膀胱储存量加,而腹部对膀胱壁产生的压力较小,当尿量增多时,腹部压力感受力弱,使大量尿液聚集于膀胱。腹部肌肉训练能够加强腹部肌力,提高膀胱压力作用,促使膀胱排空;此外,热敷膀胱区域,利用热敷刺激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及子宫收缩,利于减轻疼痛,减少恶露排出,促进产后恢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后康复治疗仪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子宫复旧,同时利于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经纬.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对产妇产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0):67-68.
[2]章雪梅.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功能锻炼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19):144-146.
[3]邓连方,王菊廷,张小艳,黄秋杰.产后早期乳房按摩配合康复治疗仪器对产妇泌乳Ⅱ期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7):174-176.
[4]束文.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17):181-182.
[5]徐小琴.康复训练联合康复综合治疗仪对产后产妇乳汁分泌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17):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