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
郯城县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1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平均原则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价值研究
引言
与一般医疗科室有所不同,精神科收治的主要是精神类疾病患者,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及神经症等,患者普遍表现为认知、情感与意志行为等方面的活动异常。在人为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患者会突然发病,部分甚至会产生自残、伤人及逃跑等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护理管理的难度。护理管理方法的优劣会对护理服务质量产生直的影响。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好坏影响着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风险管理是临床中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此种模式应用在精神科病房中,能够有效规范护理操作,积极落实护理核心制度,从细微处入手,规避护理风险。为探究其应用于精神科护理管理的效果,做了深入的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1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遵循随机、平均原则,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为(45.81±5.83)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为(44.12±4.7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研究组采取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健全管理组织。从本质上来看,医学领域风险管理主要作用于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其存在的不同因素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达到全面、高效的管理效果。现如今,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管理组织,逐渐成立管理系统,在各个病区构设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负主要责任,其他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听从指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并以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与消除。(2)完善优化监控制度。要想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就必须保障护理人员足够的休息时间,基于此,合理安排值班、轮班,确保每一个时间点都设有相应的负责人,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新形势下,医院应完善优化监控制度,充分了解每一护理人员以及每一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这些信息展开人员的合理配置,同时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项目,再次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使他们可尽职责,不断提升护理质量与效率。另外,可在患者病房内、活动区域、楼道等区域安装监控设备,重点观察病情较为严重、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同时加强巡查,从根源上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还应注意的是,在护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将实际存在的不全因素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调节医患关系,在多方共同协作下确保护理质量。(3)加强重视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主要针对于护理人员,其作用为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使他们能够以更为专业的知识来应对风险事件。医院需通过讲座、开会等渠道展开安全教育,重点宣传法制、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列举实际医疗案例,使护理人员可进一步认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在患者意识状态良好的时候,或者是以患者家属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护理满意度,实行百分制,得分越高提示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7.018,P=0.008)。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4.28±3.91)分,高于对照组(89.91±4.58)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家庭干预对精神病康复的重要意义,多项研究表明有效的家庭干预可降低精神疾病的复发,促进患者健康。在我国,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属居住,家庭成员在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协调作用,其态度和对疾病的处理方式会影响患者病情进展和转归,而绝大多数患者家属对精神分裂症认识不够,致使其在家庭护理中难以给予患者有效的家庭支持,使患者出现服药依从性低、自杀倾向等不良结局。在家庭成员干预过程中医务人员通过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使患者家属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掌握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和相应对策,熟悉复发的征兆表现以及预防方法,可在住院期间协助医护人员做好相关护理操作,同时在患者出院后的长期治疗中,对患者的服药情况和病情起到监督和监控作用,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因素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从而保持患者病情稳定,降低其自杀风险。
风险因素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各个管理环节中均可能出现风险事件的发生或风险因素。而风险因素本身又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的性质,且风险事件发生的本身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即不确定性。因此,在精神科的管理中,通过对重点环节的量化评估和实时监控,将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建立预见性风险评估机制,关注管理过程中每个细节的管理,将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使潜在的风险得到控制,防微杜渐,最终达到保障患者安全,提升管理质量的目的。可见,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认识人为因素或系统因素所导致的风险,充分认识管理风险和所获利益的关系,健全防范风险的主要制度,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促进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本研发现,精神科发生风险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涉及到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安全意识、住院患者因素和医院环境因素几个方面。通过风险识别,及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对各个危险因素的危险系数进行评估,再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方法。本文经比较发现,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齐宜娟.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价值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0):7-8+12.
[2]王峰.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3):130+132.
[3]李慧芳.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1):174+186.
[4]苏丽红.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的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4):60-61.
[5]李彦.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理念的价值评估[J].中国医学创新,2018,14(3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