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病人躁动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总结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4期   作者:周叶
[导读] 总结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发生躁动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
        周叶
        乐山市人民医院  麻醉护理单元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 总结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发生躁动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纳入我院PACU于2018.12-2019.6收入的64例术后入室恢复病人为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选取我院PACU于2018.7-2020.1收入的64例术后入室恢复病人为观察组,分析患者躁动发生原因后总结护理措施,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在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分析PACU病人躁动原因,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良事件;躁动因素;护理干预;麻醉恢复室
        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而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实施麻醉以保障治疗顺利进行,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药作用尚未完全消失,患者生理功能亦未完全恢复,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家属对手术了解程度不足,担忧治疗效果,易出现焦虑情绪,因此易引发医疗纠纷[1]。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手术室与病房之间中转站,能迅速发现并处理围麻醉期患者病情变化,极大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2]。本研究中,对PACU病人躁动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12-2019.6我院PACU收入的64例术后入室恢复病人为参照组,另选取2019.1-2019.8我院PACU收入的64例术后入室恢复病人为为观察组,各64例,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参照组中男女例数之比为33:31,年龄19-76岁,均数为(48.65±4.27)岁;观察组中男女例数之比为34:30,年龄18-75岁,均数为(47.23±4.06)岁。全部患者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数据呈正态分布,可行比对(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患者进入PACU后,PACU护士密切监测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异常状况时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并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对PACU病人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经PACU护士长及资深护士讨论分析,总结出以下PACU病人躁动原因:患者自身身体条件较差,术中呼吸、内环境易发生波动,同时对麻醉药物需求量较大,而麻醉药物会导致呼吸系统抑制,呼吸抑制又会造成麻醉药物相对吸入不足,使得患者麻醉程度较浅,最终引发躁动;导尿管留置会刺激患者神经,导致神经中枢兴奋,增加躁动发生率;术后麻醉效果消失后,患者会感到手术切口疼痛,加之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引起的不适感,可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行为反应及情绪反应。(2)对PACU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其对麻醉药物及催醒药物了解程度,掌握药物药理作用、残余作用表现及不良反应,能够辨别导致患者躁动发生因素。(3)术前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合理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提前将输注液体预热至接近体温温度,并尽量控制输液量,术中密切观测患者疼痛情况及用药后反应,遵医嘱及时调整使用剂量。术后做好留置管路管理,将其置于合理位置,减少不良刺激及管路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早拔除导尿管,并指定护士看护,加床挡,合理约束患者,保证病房周围安静。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下表1。
 
3 讨论
        麻醉苏醒期躁动主要表现为兴奋、定向障碍、躁动等,患者可能出现语无伦次、肢体无意识摆动、妄想等不当行为,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医学界认为主要与患者身体状况、精神状态、药物的使用及手术产生影响有关[3]。
        我国于50年代末期首次建立PACU,但当时受限于现实条件,不仅规模较小,管理也不够规范,近年来随着对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各大医院相继建立PACU,并规范管理、扩大规模。有研究表明[4],PACU的应用能迅速发现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有效控制术后疼痛情况、增加手术室利用效率,并缓解患者家属焦虑等不良情绪。本研究中,通过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示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麻醉苏醒期躁动是患者停留于PACU期间最为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患者遭受不良伤害,若处理不当,可其患者生命安全。通过加强PACU护士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并控制导致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因素,制定应对预案,可减少或避免躁动发生,保障患者安全。除此以外,PACU位置及设施布局合理与否、PACU机械设备及常规药物准备情况PACU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均会影响术后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分析PACU病人躁动原因,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慧,杨文曲,韩冲芳, 等.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病人躁动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9,33(11):1995-1997.
[2]范玉红,潘庆华,胡晓华, 等.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率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4):272-275.
[3]许立倩,曹艳冰,戴红霞, 等.充气式保温毯用于麻醉复苏室全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9,34(14):31-32.
[4]揭国丽.PDCA管理方法在麻醉复苏室气管脱管中的应用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