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轶
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洗选煤运营分公司,陕西省
摘要:现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加强智能制造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将有助于更好填补智能制造技术的空白,提高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水平,使智能制造技术能从技术创新角度,为制造行业及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弥补智能制造技术发展不足,为智能制造技术更好地满足多元化技术应用发展需求夯实基础。鉴于此,本文就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运用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优势
1.1降低智能制造技术应用门槛
机电一体化涉及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及信号变换技术等多项技术内容,基础技术构架与智能制造技术具有一定互通性。从严格意义来讲,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是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对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将机电一体化运用于智能制造领域,能更好地降低技术门槛,提高智能制造技术水平,弥补智能制造技术应用部分不足,使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能朝着多元化、体系化进行迈进。
1.2提高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宽泛性
相比于传统机械自动化,智能制造技术具有操作便捷、控制安全性高的基本特点,能更好地满足不同行业制造发展基本需求。机电一体化在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运用,将为其拓宽技术应用发展范围提供切实技术保障。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
2.1传感技术
智能技术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生产和工业制造领域,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支持。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具体涉及到工业生产、人类生活、医疗等多个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结合应用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工业制造发展、工业生产加工提供更好的服务。伴随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传感器技术开始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智能制造中。传感器技术具备较高的敏捷性和精准性,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防止外界信号对各个工业设备的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使用传感器技术的基础下打造传感器互联网系统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内容之间的传输和对接,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整合应用,进而科学合理地控制工业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从当前工业生产领域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企业使用的传感器一般是使用标准接口的光纤电缆传感器,在使用的时候一方面能够降低设计的困难度,一方面能够节省成本消耗。
2.2自动机械和自动控制
自动机械和自动控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表现形式,通过各类监控操作装置的使用能够实现工业领域的自动化生产加工,提高各个零部件产品的生产加工效率。自动机械主要是指借助电子技术来实现对工业生产流程的科学管理和科学操作,并在工业产品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实现自动化仓库、自动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有机结合,从而在工业生产加工领域实现动态化、网络化生产。不仅如此,在自动机械的使用下还能够在智能制造领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此提升工业制造业的生产加工效率。自动控制主要是指在没有人员直接参与和控制产品生产加工情况下,应用各个机械设备、机械生产加工系统来为产品的生产加工提供重要支持,确保各项产品的生产加工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
2.3信号处理技术
智能制造技术信号传输,基于网络信息传输处理加以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信号传输处理,则是基于电信号实现。从技术内容来看,机电一体化与智能制造技术并不互通。但从技术原理上分析,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也可基于外接服务器及终端系统,实现对网络传输信息的应用。因此,在智能制造技术方面,可以利用机电一体化电信号传输平台,实现对网络传输信息模拟,以数字信号为基础实现智能制造技术对信号处理技术的有效应用。
此外,由于智能制造技术适用范围较广,智能制造技术亦可利用电信号传输基本模块,建立双模传输信号处理系统,以降低相同模式下的信号传输干扰,提高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的技术优势。
2.4生产制造远程控制技术
保证生产管理制造安全性,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传统模式下人工干预生产管理控制机制,已然不适用于现有生产管理条件,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远程生产管理模式,成为现代生产制造行业生产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但由于现有计算机技术应用数据信息传输模式较为单一,信息传输范围相对有限。与此同时,加之考虑到互联网技术应用安全性,大部分企业采用局域网网络体系封闭式技术应用管理,这一模式虽然降低了远程生产管理外部干扰的可能性,但内部风险仍未排除,使技术人员无法在较远距离进行远程控制管理,一定程度提升安全管理风险。智能制造技术由于信息传输模式较为丰富,不同网络制式信息传输特点各不相同,智能制造技术能采用多模组信号协同传输,提高信息传输有效范围,使生产环节中远程控制,可以结合生产管理安全需要,更好地开展安全风险控制。另外,智能制造技术不仅能对信号传输处理方面提高生产管理安全性,同时,亦可利用对生产设备的安全监控,帮助技术人员远程排除技术故障。一方面,强化企业生产管理风险安全防控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长效化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5工业智能机器人
工业产业的优化升级下,是以制造技术、制造理念的延伸,为整个系统的完善提供数字化保障。以智能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为雏形的工业智能机器人的建造与实现,可令整项功能建立在集成化功能之上来实现的,其不再以一个独立的系统为平台,而是通过不同操控程序之间的相互配合,令操控工序呈现出一定的规范性。从工业智能机器人的实现原理来看,其涵盖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在模糊控制理论、神经网络算法的支持下,令整个操控系统具备人工化思维,可对当前系统内的数据参数进行仿真学模拟,通过人工智能思维的导入,令工业机器人在实现某一项操控指令时,不再是以单一化的数据确认为主,而是通过不同层面的结构分析,界定出当前操作工况下的极限属性值。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作为工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高新技术工艺、理论的应用下,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载体实现制造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国家工业产业智能化、自动化的转型效率,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制造类产业的差距。从技术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在大型类制造产业中的技术体系基本趋于完善,这依赖技术体系向微观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微观化即通过加工项目之间的优化,实现制造工艺层面上的柔化处理,以节约产品制作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对于服务化来讲,并不是单纯地指技术服务产业,而是通过技术体系的人性化转变,令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成为智能生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就需要技术体系在实际更新过程中融合人性化设计,将人们的思维模式作用到技术实现中,真正实现智能制造的人性化操控,拓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畴。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在智能制造技术中的运用,涉及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号传输技术等多个领域,对提高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具有一定帮助。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内容与智能制造技术具有一定互通性,技术应用难度相对较低,使智能制造技术可以基于对已经成熟机电一体化技术内容技术的迁移,实现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为智能制造技术未来信息化应用发展创造良好的时代机遇。
参考文献:
[1]顾视江,郑文智.浅议智能制造中对于机电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26(09):112+114.
[2]郜贝锋.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探究[J].侨园,2019,(09):143.
[3]关林林,陈岗.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16):251-252.
[4]祁珍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24):17-18.
[5]朱柏刚.浅谈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J].电子世界,2019,(15):171-172.